台電4/18啟動需量競價機制,並出價最高每度10元向民間購電,遭到多名立委質疑。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一(4/24)回答,此機制2015年時就有,是最高價格10元,並非每度電都到10元,需量競價機制就是用來買保險,讓備轉容量率能多一點,並非完全沒電。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也說明,4/18啟動需量競價,是因有部分民營機組的狀況,當天競價平均價格為每度5.2元,去年全年統計平均則為2.95元,在台塑電廠、海湖電廠26日供電回來前,台電評估毋須再啟動需量競價。
台電4/18啟動需量競價 最高購電價格每度10元引議
因台塑汽電共生大型機組及桃園海湖電廠燃氣機組破管、故障等狀況,為避免夜間電力不足,台電在4/18啟動需量競價機制,並以最高每度10元向民間購電,出價最高10元向民間買電,最終夜尖峰備轉容量挺住9%,讓供電燈號為跌至「供電警戒」的「橘燈」。
王美花:需量競價機制2015年就有 最高價格10元、用意為買保險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邀請王美花、曾文生、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等人答詢,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詢問,媒體報導指4/18啟動需量競價機制,是否以每度10元買電?未來用每度10元買電,是否會變成常態?
王美花說明,需量競價是2015年馬總統執政時期就有的機制,作法是台電說現在需要多少電,民間電廠可以來競價,讓大家來報價,規定是每度最高到10元,並不是每度電價格都是10元,且2015年開始的競價最高價格就是10元。
王美花說,需量競價機制買來的電就是「買保險」,要讓備轉容量率的量體多一點,並不是說完全沒電。王美花也說,若不使用需量競價機制和民間買電,而是啟動台電的柴油機組,價格將要到每度12元以上,會比需量競價最高價格更貴。
王美花也說,目前需量反應有3種機制,這3種去年的成本,占台電去年整體成本僅0.17%,占比非常小,台電去年整體發電成本是9000多億元,因此去年需量反應的購電成本約為17億元左右。
4/18需量競價平均購電成本5.2元 台電將討論調整最高價格
民進黨立委陳明文也問及需量競價機制議題,並直言社會至今仍誤解台電適用每度10元價格購電,已引起輿論沸騰,讓台電背了黑鍋。曾文生說明,據統計,去年全年需量反應買電價格平均每度2.95元,4/18部分則是平均每度5.2元,會再加強宣傳與說明。
王耀庭補充說明,4月18日當天有3部發電機組故障,為了將被轉容量率維持在6%(黃燈)以上,因此啟動需量競價機制,此機制是全世界的電力公司都在使用的,會再檢討需量競價的最高購電價格,看如今已經買到這麼多的量,價格能否不要這麼高,能否買在每度8、9元。
台塑、海湖機組預計4/26重新上線 台電評估期間不需再啟動需量競價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質詢時也問及,4月18日啟動需量競價時,當天故障的機組有哪幾部、何時修好重新上線?曾文生說明,4月18日有狀況的機組,為台塑汽電共生大型機組及桃園海湖電廠燃氣機組,預計4月26日會回來(上線),在這之前的兩天,台電評估不會再度啟動需量競價。
曾文生也指出,目前供電燈號,備轉容量率大於等於10%是供電充裕的綠燈、10%至6%之間為供電吃緊的黃燈,小於6%則為供電警戒的橘燈,但如今電力系統量能一直在增加,若以10%算,綠燈就是400多萬瓩,有學者考慮是否需要抓到10%這麼多,因此提出280萬瓩、相當於7%備轉容量的定量數字。
邱議瑩最後強調,除了需量競價的議題外,最近也有許多針對太陽能光電板對於降雨影響的網路謠言,但台電也沒大力澄清,若有澄清也是以一些一般民眾與立委聽不懂的專業術語,希望台電可以此為經驗,好好告訴大眾需量競價不是缺電、推動節能也不是缺電。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也建議,如今電力環境已與10幾20年前訂定備轉容量燈號時的環境差很多,應檢討用合理方式評估備轉容量水準,例如以「備轉容量」取代「備轉容量率」,也許「量」是夠的,但因「率」沒達標就得啟動需量競價,易造成決策誤判。王美花允諾,若要改變指標,確實應該今年就要改,會積極與專家討論,並儘速公告。
王美花承諾風電3.2招標會列確認標的一一審查
另外,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質詢時,要求經濟部在風電3.2招標應嚴格審視開發商資格,提前排除掉風險因子,開發商能否完成風場施作的重要指標,包括技術能力、財務能力、利害相關人溝通等三個項目,應該被列為3.2(第三階段第二期)審查標準,王美花表示同意,承諾會列一些確認標的一一審查,3.2以後的選商會重新設計,從嚴表列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