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在菲律賓辦「野戰醫院」、把X光機送進中東難民營 行醫40年 簡守信續走窮國義診救人路

在菲律賓辦「野戰醫院」、把X光機送進中東難民營 行醫40年  簡守信續走窮國義診救人路

陳子萱

職場

攝影/ 陳睿緯

1373期

2023-04-12 13:28

行醫逾四十年,簡守信不只守在醫院,也走進東南亞、中東等國,把醫療曙光帶到貧苦百姓眼前。

而他不只埋首於急救前線,更致力將醫療資源延續在當地,期盼人們能看見改變的希望。

帶氣旋橫掃後,位於東非莫三比克的村落裡,土製房屋被洪災沖毀,城鎮幾乎被夷為平地。放眼望去,連一間醫院也沒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醫療人員紛紛進駐,就地搭起帳篷,不止救災看診,還得克服當地盛行的瘧疾和霍亂。

 

傷口久未處理而形成的膿包、因燙傷攣縮的肢體變形、角膜長期潰瘍導致的失明……,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說起二○一九年五月,自己在疫情前的最後一次海外義診,仍歷歷在目。

 

「即使我們提供免費醫療,但許多民眾連來看病都沒有辦法,當地人民真的很辛苦。」莫三比克之行,不是他第一次見證災後苦難的現場。今年六十九歲的簡守信,行醫超過四十年,幾乎每一、兩年就出國行醫一趟,至今走遍菲律賓、印尼、尼泊爾、敘利亞、墨西哥等十二國義診。從難民營到強震後災區、人禍或天災現場,都有他的足跡。

 

從○一年開始,簡守信每周錄製醫療科普節目《大愛醫生館》,不領主持費,只為讓民眾了解健康知識,一做就是二十二年、超過六千集。

 

但做節目並非為求聲量。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還記得,節目○五年首次入圍金鐘獎時,簡守信卻坐上飛機,前往強震後的巴基斯坦行醫。證嚴法師說,「他捨棄鎂光燈聚焦的星光大道,選擇走上克難義診救人之路,是真正的醫療典範。」

 

那份對於社會的關懷,從簡守信年輕時的行醫身影就能窺見。

 

感嘆東部沒整形外科醫師 

他決定常駐花蓮

 

台大醫學系畢業後,簡守信循著典型醫學生的路徑,留在台大從住院醫師當到主治醫師。他選擇外科,笑說自己年輕時沒耐性,而外科的治療成果立竿見影,「總覺得可以比較即時地搶救病人。」在台大和慈濟跨院合作的機緣下,他帶著整形外科專業,前往花蓮固定看診,為許多唇顎裂等先天性畸形患者、因車禍受創的病患開刀。

 

來往看診的過程中,他才發現,當時從宜蘭到台東,竟連一個整形外科醫師都沒有。「那時全台大概有一百多位整形外科醫師,台北說少一點,也至少占了六十位。」他萌生念頭,決定常駐花蓮,把醫療效益從六十分之一變成「唯一」。他因此成為花蓮慈濟創院初期的醫師之一,也是當時東部唯一的整形外科醫師。

 

前往後山行醫,不是簡守信既有的人生規畫,而他也沒想到,來到花蓮後,更開啟了日後許多的意外之旅。

 

用書桌克難拼成手術台

可樂箱當腳踏凳

 

他在慈濟某次偶然聽聞,菲律賓義診做得很好,「幾天內可以拔兩千顆牙、開好幾台疝氣、甲狀腺手術等……。那時候就很好奇,當地團隊怎麼做到的。」簡守信便搭著慈濟與菲律賓當地醫院的合作計畫,在一九九七年來到陌生島國,展開醫師生涯裡的第一趟海外義診。

 

甲狀腺已經腫到壓迫到呼吸、疝氣嚴重到腸子阻塞、手部腫瘤大得像握著一顆棒球……,如今細數起踏進菲國的山區和離島時,親眼所見當地醫療資源匱乏的狀況,簡守信語氣還是難掩震驚。「因為貧窮,許多居民一輩子都沒有看過醫生。」而許多病狀日積月累,拖到幾乎致命。

 

在窮鄉僻壤,幾乎沒有醫療設備下,首要之務是「蓋醫院」。義診團隊臨機應變,借用學校場地,把教室變為手術房,將書桌拼成手術台,而投影燈就是手術燈、可口可樂木箱就是醫師腳踏凳,就地開了一間「野戰醫院」,為民眾開刀。

 

土法煉鋼的不只蓋醫院,還有手術技巧。簡守信記得,當時手術沒有止血用的電刀,只好徒手用最原始的方式,在出血點用線把傷口綁起來,「這個方式在台灣不可能有人現在還這樣做。」但如此作法其實背負極高風險:若失誤恐怕造成大失血,但不克服止血問題,又無法繼續動刀、根除病因。

 

因此在當地手術台上,每一刀都考驗醫師的應變力和判斷力。但簡守信藝高人膽大,「要開這個刀,不能裹足不前,或想了半天覺得風險大就什麼都不做。」他靠著多年的外科手術經驗,也靈活運用手術技巧,終為當地許多民眾消除長年的病痛。

 

對簡守信來說,病人的康復,就是最好的禮物,而這成為他日後不斷走進災難現場行醫的初心。

 

他回想那幾年在東南亞各國行醫的動人時刻:一名十五歲柬埔寨男孩,原本的腹部膿包,如拳頭一般大,痛得無法動彈,經團隊開刀清創後,終能自由行走,一旁的母親感激涕零。還曾有一位菲律賓爺爺因長年的白內障,幾近全盲,經團隊治療後重獲視力,睜眼一看才驚呼「原來我的孫子已經長這麼大了!」

 

「看到這些,真的是讓人很感動。」簡守信說,靠著台灣高水準的醫療,與當地團隊合作,一起為弱勢民眾解除痛苦,是很有意義的事。後來在巴基斯坦強震、四川地震、泰國洪患、菲律賓風災、敘利亞難民營,他皆無役不與。

 

對身經百戰的簡守信來說,握著一把手術刀,大概沒有什麼不能解決。唯一無法拯救的,是大自然命運下無情奪走的人命。

 

菲律賓海燕風災後,他與團隊來到現場,看到本應安全的磚瓦屋前,卻躺著一排由白布包裹的冰冷屍體。原來,磚屋被強風颳起的船錨一掃而過,讓屋裡避難的居民也難逃死神魔掌。無情慘狀重擊救災士氣,連當地人民和政府也幾乎要放棄這個村落。

 

「當時看到就會覺得真的是……,為什麼他們要受這麼大的苦?」這也令他反思,天災到底是區域性的偶然意外,還是源於全人類所導致的極端氣候問題,「我們是不是也該負一點點責任?」

 

簡守信海外義診經驗

 

簡守信

簡守信(右)至今踏遍10餘個國家,深入偏鄉義診,為許多沒錢就診的百姓帶來曙光。(圖/簡守信提供)

 

前線救災喚醒環保意識 

他用噴霧取代棉棒

 

這喚起他在前線救災的環保意識。他開始以噴霧取代棉棒,來為患者上優碘或生理食鹽水,不僅降低醫療廢棄物所衍生的感染風險,也減少當地的垃圾量。他與團隊也在賑災現場極力倡導,避免使用一次性紙盒,並提供便當盒重複使用,教導當地民眾環保觀念。

 

「我們一定要救急沒有錯,但救急的同時,也要注意到,怎麼讓這個已經受傷的大地,不再被傷害。」他說。

 

簡守信不只埋首於前線救援,他看得更遠,即使救災現場克難,仍不忘舉手之勞的環保永續,也關注醫療資源能否在當地延續。一六年隆冬、一八年酷夏,他兩度進出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營,發現近萬人的駐紮營區裡,只有一間醫務所,而唯一一台X光機還是壞的。

 

回台後他便向各界募集X光機,送往中東難民營。他與團隊更積極聘請敘利亞籍外科醫師、小兒科醫師,不只合作,更交流醫療技術,「因為我們去只是提供短期的幫忙,怎麼讓當地的醫師,可以長長久久繼續幫助民眾,是很重要。」

 

年近七十的簡守信,言談中似乎聽不出退休的念頭。現在他仍每周兩天看診,周間除了進手術房,還得撥空錄製節目。如今迎來疫後解封,他直說最想先去醫療發展仍難追上鄰國的柬埔寨義診,「很類似當年的印尼或菲律賓。」

 

「在災難裡面看到的,不該只是災難本身,也應該看到『復健』的希望。」走訪過多個災難現場,簡守信沒有沉淪於災禍苦痛之中,而總能以白袍之身,穿梭在不同國度,調度資源、傳承經驗,帶領人們看見改變或重建的可能。

 

簡守信

延伸閱讀
踏查最遠離島、最深山部落  找出近兩千名心臟病童  游昌憲行醫18年  聽遍14萬台東孩子心跳
踏查最遠離島、最深山部落 找出近兩千名心臟病童 游昌憲行醫18年 聽遍14萬台東孩子心跳

2022-11-23

我,65歲,準備騎gogoro行醫 老年學權威盧豐華: 退休不該將人生一刀兩斷
我,65歲,準備騎gogoro行醫 老年學權威盧豐華: 退休不該將人生一刀兩斷

2022-10-12

他放棄行醫、38歲跑去考台大法律,繞一圈又回醫界!薛瑞元接衛福部長,陳時中:他是我好兄弟
他放棄行醫、38歲跑去考台大法律,繞一圈又回醫界!薛瑞元接衛福部長,陳時中:他是我好兄弟

2022-07-15

不開名車、總穿破內衣... 林芳郁行醫40年卸重擔!兒林之晨曝爸「私下面貌」:這輩子只想著國家
不開名車、總穿破內衣... 林芳郁行醫40年卸重擔!兒林之晨曝爸「私下面貌」:這輩子只想著國家

2021-07-31

扶輪義診團 尼泊爾偏鄉埋下改變種子
扶輪義診團 尼泊爾偏鄉埋下改變種子

2019-11-27

腦瘤權威不只救人命 更要救人心 魏國珍回歸初衷 分享快樂行醫經驗
腦瘤權威不只救人命 更要救人心 魏國珍回歸初衷 分享快樂行醫經驗

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