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台灣時間周五(3/31)一大早(美東時間3/30傍晚),在波⼠頓與哈佛⼤學學⽣交流,暢談台、美健康醫療等領域的合作願景,並分享如何從全球⼯業化進程中學習經驗。
在問答環節中,郭台銘表⽰,他已不再為錢⼯作,⽽想為年輕⼈做事,並且⼼⼼念念的是,「怎麼樣能讓台灣變得更好?」
他認為,台灣未來如何重新定位,與紐約灣、舊⾦⼭灣和東京灣結合,是很重要的課題。
「若台灣能與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合作,未嘗不是契機」
根據郭台銘辦公室3/31晚間發表的新聞稿,郭台銘看到美國始終⿎勵創新,持續發展教育和科技,非常有感,並提到,波⼠頓是科技、⼈⽂重鎮,台灣如何起⽽效尤、拉近距離,或將來要⾛向何⽅,⼀直是他思考的問題。
他認為,台灣除了半導體傲視全球,優勢還包括電⼦業,不管是做樣品、測試和⼤量⽣產,速度都很快,成本也具有國際競爭⼒,未來⼀定能與波⼠頓建⽴很好的合作關係。
在與學⽣問答過程中,對於全球化議題,郭台銘坦⾔,現在全世界彼此缺乏信任感,全球貿易分⼯體系,受到地緣政治衝擊不小。
然而,若台灣能與紐約灣、舊⾦⼭灣、東京灣合作,並開拓中東、印度、東南亞市場,對台灣來說,未嘗不是個契機。
值得⼀提的是,台灣的醫⽣⽔準⾼,健保體系⼜健全,⾄於健康醫療產業如何提升,還需要進⼀步的政策指引和拓寬合作。
郭台銘:不是說不需要法律系,⽽是「徒法不能以自行」
郭台銘也提到,他前一天在⾺⾥蘭⼤學說,台灣領導⼈對產業、⼯業不了解,不是說不需要法律系,⽽是「徒法不能以⾃⾏」。
將來台灣必須重新定位,應該重新思考,台灣需要什麼樣的領導⼈。
他認為,任何⼀個統籌資源分配的⼈,本⾝就應該了解⼯業和科技,知道如何分配資源,不能光是靠別⼈告訴他。
「台灣需要⼀個很棒的 CEO,把台灣當成公司來Run,即使有再多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