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數學問題。
去年,台灣總生育率剩下0.87,簡略來說,生育率的分母是育齡婦女,不到一的數字,代表每位育齡婦女一生平均生育不到一個寶寶。
育齡婦女可分為「有偶婦女」與「未婚女性」兩族群,在這當中,有偶婦女在2021年的生育率為1.53,且近年以來未見降低。
雖說總生育率與有偶婦女生育率的統計方法略有不同,但兩個數字的明顯落差,仍能凸顯一個事實:台灣總生育率的一路探底,並不是因為「有偶婦女」少生子女……。問題,出在「未婚」族群。
台灣少子化的原因複雜,但從統計數據來看,「未婚族」必然是該被關照的重點範圍之一,尤其,在台灣生育率猛降的過程中,亦步亦趨向下墜落的,確實也是有偶率。
令人訝異的是,當我們把這個現象詢問生育政策主導者,他坦言「政策對於未婚族確實沒有太多關注……;現在要開始往前思考。」如果對比同樣面臨少子化危機的日本,早在1982年,官方就因警覺問題而對未婚族進行全面、長期調查,了解樣貌後,自○二年起祭出對應政策。日本的總生育率固仍不高,但大致自當年起減緩惡化,同步趨穩的,則是原本快速升高的未婚率。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探討少子化危機背後的這道數學題,一道邏輯簡單、卻從來沒有被問過,更沒有被試著找出答案的數學問題。
另,本期開始,新開「張嗣漢學堂」專欄。顧名思義,執筆者為好市多亞洲區總裁張嗣漢先生,他以好市多的商品、行銷、品牌故事出發,對讀者分享關於個人職場、企業經營的體悟心得;循著故事半徑,畫出精采方圓,隔周刊登,值得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