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認為,中國沒有像共產社會老大哥蘇聯一樣,靠偷竊抄襲的方式仍未能成功建立本身的半導體技術,反而是因為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密切結合,建立了目前在全世界的重要市場地位。
但問題是,隨著美國日益限縮中國能取得的各類先進半導體技術及人才,中國想要照過去的成功經驗,也就是過去台灣、南韓及日本建立本國半導體產業的成功經驗,挑戰愈來愈大。
但米勒提醒,即使北京在發展先進製程上沒輒,但絕對別忽視在成熟製程上打亂市場秩序的可能性,也就是把之前以大筆政府補貼扶植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作法拿出來,玩爛了全球市場一樣。
若哪一天真的如此,從台灣、日本、歐洲到美國,可能就要頭大了。
米勒:陸廠無法再照台廠或韓廠 過去幾十年的來時路走
現職是美國東岸名校塔夫茨(Tufts)大學佛萊徹外交學院國際史教授的米勒,本月16日在天下雜誌「半導體世紀對談」活動的記者會上,接受中外媒體約15分鐘提問。對於《今周刊》提問,中國不重蹈過去蘇聯發展半導體失敗經驗,甚至開創新局的可能性,他做了以下答覆。
「過去蘇聯政府部門失敗的教訓,以及韓國、台灣及日本政府機關把事情做對的教訓,在於之所以有技術進步與新的市場定位,主要來自與(半導體)供應鏈的緊密結合。」
「你向許多供應商採購、賣產品給客戶,在國際市場上買到能找到的各種工具。」
「在我看來,似乎中國廠商現在面對的挑戰,在於無法再照著台灣或韓國廠商,過去幾十年的來時路走,因為這需要中國廠商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深度結合,至少在先進製程上,中國廠商的取得途徑已經受限,這對中國廠商是真正的困境。」
「問題不在於手上的資金夠不夠多,而是無法從與業界最棒的公司合作,而從中學到東西。」
連半導體技術最強的美國 都無法所有東西100%自製
米勒在《晶片戰爭》書中也指出,半導體供應鏈橫跨太多國家,所以任何國家想追求技術獨立都是癡心妄想,因為連實力最強的美國都無法所有東西100%自製,更何況中國從軟體到機械的許多環節,都缺乏競爭力。
他提到,若中國真的要追求100%的自有半導體技術,就必須取得頂尖的設計軟體、設計能力、先進材料、先進製造技術等。
米勒認為,中國肯定會在某些環節大有進展,但想以自己力量在國內複製某些半導體技術的成本太高,難度也太大了。
米勒:小心中國在成熟製程市場 重演太陽能價格血戰
美國政府正在加速箝制中國在科技上的野心,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因為半導體的用途小從智慧手機,大到現代戰鬥機都有,因此對於國家安全及其重要。
不僅如此,2023年華府還把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兩大強權日本及荷蘭拉進來,希望聯手遏制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
但米勒在台北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提醒,中國已經在非先進製程具備了技術及大量產能,因此國際社會最好盯著北京的半導體產業政策,以及其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可能影響。
他說,「一個關鍵問題是,中國對非先進(晶片技術)的投資,對全世界有什麼影響?其中一個可能情境,就是變成全新版本的太陽能面板(市場殺戮)」。
過去中國政府曾經大手筆補助本國太陽能業者,打亂了全球太陽能光電市場,讓不少外國業者(包括台廠)在陸廠的價格血戰中大敗。
米勒指出,「我們應該要意識到這個情境,這對台灣、日本、美國及歐洲,都會帶來真正微妙的政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