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國內人文社會學術研究的國際曝光度,國科會規畫三年內耗資兩千多萬,打造名為TOAJ的期刊平台,卻引來浪費公帑質疑,問題究竟出在哪?
當你想閱讀期刊論文,會從搜尋引擎搜,或點進資料不齊、功能不全的平台找尋?
去年八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拍板,補助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建置「台灣學術期刊開放取用平台(Taiwan Open Access Journals,以下簡稱TOAJ)」,該計畫從二○二二年到二四年,連三年編列約八百萬元預算,合計砸下二四七一萬元經費。
這個新平台有何特色?按TOAJ宣傳手冊說明,人文社會科學類研究較具本土性,儘管多數人社期刊已在各自官網,開放全文提供讀者使用,或與其他民間學術資料庫平台合作,提供服務,但國內至今缺乏統一聚集相關研究成果的平台。
新上線的TOAJ(上),旨在建立彙整期刊及論文的統一平台,但國圖的「期刊文獻資訊網」(下)也具類似功能。
收錄期刊沒法看 競爭力存疑
近年全球為讓研究成果能公開被利用與推廣,多走「開放取用(Open Access,簡稱OA)」模式,加速傳播。國科會認為,TOAJ即台灣實踐OA方式,透過該平台收錄高品質且具審查制度的華文學術期刊論文,可提供傳播再利用,增加曝光機會,提升我國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 開放取用(OA):將學術資源、研究成果公開至網路上,提供使用者自由取用。
簡言之,TOAJ主打「搜尋便利」及「增加曝光」兩優勢。民眾想查找國內大專院校或民間研究單位出版期刊,進入TOAJ官網,在搜尋欄鍵入期刊論文名稱、ISSN(國際標準期刊號)、作者或作者機構等其中一項關鍵字,就能找到文章,或連結至該期刊網站。
不過,本刊實測發現,TOAJ目前雖收錄逾二○○本期刊,但多數僅附連結,導引使用者進個別期刊網站,鮮少文章內容可直接在平台資料庫觀看。像是,TOAJ明明收錄《中研院法學期刊》,但搜尋該期刊二二年刊載的「食品刑法有無保護集體法益之可能?」文章,竟查無論文;反倒用Google等搜尋引擎,一下就找到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