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將於2024年量產5奈米晶圓,赴美的工程師也做足心理準備成為拓荒者,見證這場台積電史上最大的投資案。外資分析師、美商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旅居亞歷桑納鳳凰城長達40年,他指出台積眷屬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語言和文化的挑戰,工程師被競爭對手挖角也是遲早的事情,相對削弱台灣人才競爭力。
楊應超認為,台積電的下一步是培養像張忠謀在美國住過多年,並在當地企業做到管理階層的人才,知道如何跟美方談判以獲取雙贏協議,不是美國說什麼都好。
楊應超接受聯合報記者專訪,談到工程師們的家庭、職場文化等衝擊,他指出,這批赴美工程師多數不會是單身上任,每名工程師背後都是一整個家庭,這代表著小孩就學、就醫,家屬生活或就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語言和文化的挑戰。
「如果在台灣有一樣機會、一樣工資,不會有人願意離開台灣到美國去。」楊應超表示,異鄉生活辛苦,鳳凰城是美國第五大城,但不像洛杉磯、舊金山或紐約有中國城,至今只有一家台灣人開的速食店、去年才開了第一家大華超市,工程師忙於工作,回家就是睡覺、吃飯,但孩子要上學,家屬要應付食衣住行等各種問題,須外出採買、辦事,除了要會講英文,若不會開車,更是寸步難行,文化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最近亞歷桑納當地的台灣人網路社群上,已開始看到有人擔心孩子晚上發燒生病,正在尋找會講中文的小兒科醫生,明顯感受到這批科技移民初來乍到的需求。
楊應超指出,台灣生活太方便、舒服,這幾年台灣留學生大多在美國拿到學位就回台灣,留下來的並不多,台積電工程師會願意遠渡重洋赴美工作,大多是30、40歲出頭的青壯世代,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拿綠卡,或讓孩子未來有更好的求學、就業機會。
美國人不是不能加班,而是要溝通好
楊應超曾大膽預言,台積電工程師可能三、五年後就會被競爭對手Intel(英特爾)挖走,因為Intel距離台積電美國廠不到1小時車程,薪水一倍起跳,還很少加班,對重視家庭生活的工程師很有吸引力。
他說,5年前該廠挖角一批台灣工程師到鳳凰城上班,不但勤勞,願意加班,薪水比同職位的人差了一截,但幾年後薪資也慢慢調升上來。在台灣,科技業工程師要輪班、常加班,即使下班回到家,接到電話就得立刻趕回去,「美國沒有這樣做的」。
楊應超的鳳凰城住處就在Intel廠對面,晶圓廠機器不能停,同樣是三班制,早上六點可看到一批員工下班,但就是早點安排、工資多一點,沒有「臨時」這件事。楊應超說,美國人不是不能加班,而是要溝通好、早點安排,不能打個電話叫人家趕快回來,這會被罵死。美國人尊重員工下班時間,台灣主管卻可以24小時隨時打電話給員工,沒有誰對誰錯,就是文化不一樣。
▲美國將是下一個半導體產業的主戰場,台積電赴美設廠備受矚目,圖為去年12月美國五奈米晶圓廠的空拍圖。台積電提供
日前有美國台積電員工訴苦,指美國員工不肯加班輪班,導致台積副理得24小時待命輪班,認為是差別待遇。楊應超說, 台積電員工到美國跟當地美國人一起上班,在職場文化會有很多不習慣和挑戰,像美國人不願加班,重視下班或週末的私人家庭生活時間品質,不是老闆說什麼就做什麼,一切講道理。
楊應超有同學高中畢業後到Intel晶圓廠擔任作業員,他說,這些作業員很少有大學畢業的,台積電卻是博士當學士用,工作品質又好,美國人不幹,當然還是台灣人加班,即使不公平,也只能吞下去,但日後被美國同業挖走,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台美不僅管理風格不同,楊應超談到台灣的低薪文化,坦言台灣人才好用又便宜,很有競爭力,但很多事情有正反面,外國機會多、薪資是台灣的好幾倍,人才就跑掉了,這從台積電以前只雇用台成清交畢業生,現在放寬到大學畢業,就可看得出來。
楊應超自己感受也很深刻,前幾年他退休回台,想找事情做,結果談了幾家公司,有家基金找他當CEO,開出的薪水,比他剛大學畢業的兒子還低;另一家公司開出來的數字總算符合他標準,後來卻發現是一場「誤會」,因為對方是用台幣計價,他是美元計價。
好人才會去Google、會去FB
台積電赴美在台灣是大事,但在鳳凰城,除了當地人參與建廠工程,幾乎沒人知道台積電,好人才會去Google、會去FB,台積電在美國,不一定能吸納到最好的人才,初期工程師難以在地化,還是只能從台灣輸出,這會慢慢削弱台灣人才競爭力;楊應超擔心,萬一讓Intel挖角成功,學到台積電最厲害的良率,那就麻煩了。
以美國Intel為例,20多年前已來到亞歷桑納興建蓋兩座晶圓廠,目前正在蓋第三、四座,他們在晶片製造上可能落後台積電一、兩個世代,但已有自己的封裝、測試供應商,台積電在竹科有完整產業聚落,但到了美國做三奈米、五奈米,頂多只有10%供應商會一起進駐,其餘很多都不願意過去,畢竟供應商不會為了賣一、兩個產品去美國蓋廠、辦公室,還得搞定會計、法律、稅收等問題,成本至少貴五成以上,所以晶片做完,恐怕還是要送回亞洲封裝測試;即使連蘋果、AMD等知名公司,跟台積電合作這麼久,他們也早就在竹科設立辦公室,一、二奈米的高端技術,還是留在台灣討論。
楊應超說,台積電赴美設廠背後,有其不得不的政治因素,若製造晶片上落後台灣一、兩個世代,設廠時程可以拖慢一點,減少產能,務求EPS不受影響,也有籌碼可以跟美國談;但實際狀況是,台積電不但沒有減緩蓋廠進度,還加碼從五奈米進化到三奈米高階製程,投資金額從120億元增加到400億元,有優勢卻談成劣勢,其考量令人疑惑。
楊應超認為,過去晶片九成多都在台灣做,以後可能有一半到美國做,不僅人才外流到美國,相對減少台灣內部人才競爭力,一旦美國學到晶片關鍵技術,台灣重要性與半導體科技領先性恐被削弱。今天是因為台積電這個護國神山,讓台灣有了對美談判空間,此時應該趁機跟美國談判,要一些交換條件,但台積電空有好的工程師,沒有熟悉國際法律、國際政治的談判人才,很多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
楊應超說,到美國不只做晶片,還要懂政治、談判,台積電下一步培育、雇用相關人才非常重要。台積電需要的是像張忠謀這種在美國住過多年,並在當地企業做到管理階層的人才,才可深入了解美國文化,知道如何跟美方談判以獲取雙贏協議,不是美國說什麼都好。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