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機器人ChatGPT恐衝擊教學現場,台灣大學今天公布校內指引與因應措施,採取正面看待與善加利用的態度,鼓勵教師可以將生成式AI工具(例如:ChatGPT)視為精進教學的契機,因應新工具發展適時調整課堂,設計出更能反映課程獨特性、且更符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習評量;而學生也應該瞭解 AI 工具使用限制,學習如何利用這些工具輔助未來的學習,一共提出12項問答解方。
台大表示,校內已在去年ChatGPT 引發熱潮時,由教務處下教學發展中心、數位學習中心,寫作中心與招生辦公室,展開多方討論。在教學部分,除了收集國外大學針對此議題的相關對策,也親自針對ChatGPT 的功能進行了解,並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寫作中心也啟動「Writing with AI」等系列課程與工作坊;此外,也在行政部分思考如何利用ChatGPT優化行政流程。
台大教發中心今天公布「台大針對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將ChatGPT 視為教學優化的契機,鼓勵教學更著重課程知識之實踐,而非單純的內容轉述,並藉此提高學習的層次,由知識的學習提升到知識的創造。另外,教學現場也須因應新工具的發展,適時調整,設計更能反映課程獨特性,以及更符合課程目標的學習評量。ChatGPT 等AI工具,雖有助於學習上思緒的建立,但使用者務必先了解其原理,並針對其生成內容做資訊驗證;以此為基礎形成個人觀點,而非單純接受工具所產生的結果。
台大表示,校方一向擁抱多元與開放,對於新興科技的發展與使用,也一貫採取正向接納的態度,因此未來也會利用AI相關工具協助教學與行政優化。
根據「台大針對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專頁( https://www.dlc.ntu.edu.tw/ai-tools/ ),分別從ChatGPT簡介、教師教學面向、學生學習面向切入,也教導師生可在課堂中適時應用ChatGPT,強化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出題前,可先由ChatGPT試做,教師可從中提升題目難度、加入課程獨特性內容、或能夠反映學生個人特色等角度來進行調整;另在語文和語言學、傳播和媒體研究、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心理學和認知科學、教育和語文學習等領域,可善用ChatGPT的語言模型,支持各種需要自然語言處理的課程。
而在學生學習面,若學生要使用ChatGPT生成報告內容,學生應明確標註使用ChatGPT產出的內容,讓讀者瞭解作者使用哪些資源來支持自己的論點。另外,使用 AI 生成內容時一定要進行資訊查核,並確保遵守學術倫理及學術誠信的要求,不涉及抄襲或違反著作權。
不過,目前在學術寫作上,還沒有明確的 AI 生成內容的引用規則,台大建議,由於 AI 生成內容的資料來源是無法回溯、取得或提供直接連結,因此建議將之視為 personal communication 或 correspondence,使用相對應的引用格式。細節和引用方法請查詢 APA、MLA、Chicago Manual Style 等各引用格式之規定,也可以參考 Scribbr 提供的引用建議和範例( https://www.scribbr.com/ai-tools/chatgpt-citations/ )
台大教發中心也提出三點注意事項,包含避免過度依賴、增進提問品質、明訂學習目標。其中,ChatGPT 產出的內容僅能作為參考資料,不能代替個人思考和研究成果,仍應結合個人分析和思考來完成學習。另外,ChatGPT仍可能會產生一些不正確或模稜兩可的答案,使用者要自己判斷和確認答案的正確性。最後,師生可透過ChatGPT獲得的資訊,加深對學習主題的理解,除了自己做資訊查證之外,也建議多與其他同學和老師進行討論,獲取不同的觀點和意見。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