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林豐喜的兒子林維新,2/19至2/21組成4人登山隊要走能高越嶺,卻傳出2/20於花蓮五甲崩壁附近不慎墜落身亡,據了解一行人2/20早上從天池山莊出發,經檜林保線所要前往五甲崩山,領頭走的林維新因為腳程快,與其他人相隔較遠距離。
但在後方隊友發現,步道上蜘蛛網沒有被破壞驚覺有異,懷疑林維新沒有走過,加上隊友曾聽到落石掉落,因此回頭查看步道,發現樹枝被折歪、石頭移位痕跡,而旁邊就是陡峭懸崖,在步道下方約50米更發現林維新的2支登山杖,警消獲報後共9名搜救隊前往營救,週三(2/22)上午發現遺體位於步道下方約100多公尺。
林豐喜得知消息後,已經動身搭火車前往花蓮處理後續事宜。
另外,還有位台大機械工程畢業的26歲黃姓工程師,2/21也傳出墜谷身亡意外消息,他是獨自攀爬新北市新店區雞心尖山墜落150公尺深谷,警消現場搜尋超過10個小時後找到他,但已失去生命跡象送醫不治。
他在墜谷後還曾用最後的力氣打電話,描述自己手機電量只剩約30%,不記得從哪邊上山、也不知道確切掉落位置,講完後就沒有聲音了,警消當下請他用手機簡訊定位以利搜救,找到其機車後循登山道上山找到人,他有多處骨折、頭部破裂流血失去生命跡象,送醫後宣告不治。
登山迷路記「333原則」 身體出現這些「訊號」別再往上爬
據《聯合報》報導,台北榮總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曾表示,一般人遇到山難要記得「333原則」,也就是想要脫困先記得快保暖,因為一旦失溫只剩3小時能活,如果都不喝水只能活3天,不進食至少可維持生命3週。
高偉峰說明,正常人體溫低於30度可能就會失去意識,倘若山上風速增加4倍,人體的失溫速度也會跟著加快1倍,因此遇難得趕快先找遮風避雨處,像是山洞或樹蔭。
再者,等待獲救時,每天喝水盡量「少量多次」、維持 100 C.C.飲水量,千萬別一下喝太多水。如果能夠先做到保暖和適度喝水,3週~1個月就算不吃東西不見得會喪命。
高偉峰說也提醒,當你登山時萬一出現嘔吐、肺水腫、腦水腫等高山症症狀,最好及時喊停、別再往上走;假如出現咳血痰、走路無法一直線、雙腳跨不出去,可能已經開始有腦水腫,請盡速下山。
另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也表示,有心血管疾病、體能不佳的人,一定要攜伴同行、盡量避免太累的活動,最好選擇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地點,避免高山症發作。
臉書粉絲團自然聊癒所也用清楚簡單的字卡,來解釋為什麼登山迷路時不要下切溪谷,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停留再原地、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