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健保費率已經兩年沒調漲,明年是否調漲備受關注。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五(2/17)表示,「明年保費費率不漲,是往這個方向」,不過,還是要依照法定程序,看今年收支情況以及明年總額,並透過健保會審議通過才能決定,但希望達到連續3年不漲為目標。
至於為何能夠不漲保費?薛瑞元表示,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去年補充保費收入超乎預期,有結餘;二是行政院今年已編列240億元健保基金;三是立法院正審議「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可能會再撥補200億,所以有機會達到明年底1個月以上的健保安全準備金。
薛瑞元說,明年費率最終是否可以如願不用調整,還是要看收支狀況,明年總額預算等來通盤考量。
日前有媒體報導,健保收入連5年赤字,2022年終於「由負轉正」!根據健保署分析,除了基本工資調升、軍公教調薪,以及投保金額上限調整外,國內經濟在疫情期間交出亮眼成績,補充保費大進帳也是原因,光是去年1月到11月,就挹注653.8億元,超越開徵後的每年總金額,創下史上新高。
(原文刊載於2023/2/13,更新時間為2023/2/17)
健保於1995年開始實施後已近28年,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但健保總額經常入不敷出。2013年上路的二代健保,將健保分為兩種:「一般保險費」、「補充保險費」,後者主要課徵對象為給付薪資的公司(投保單位),和6類所得(高額獎金、兼差收入、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符合者就需繳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目前費率為2.11%。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2013年至2020年平均收繳金額是4百多億,疫情期間不降反升,2021年就超過500億,去年(2022)1月至11月已實收653.8億。以這653.8億來說,投保單位繳交334.1億元最多,而6類收入中,以股利145.4億元最多,其次為獎金111.5億元。
健保署分析,去年補充保費增加,主要是因為海洋運輸業、積體電路製造業、鋼鐵鑄造業及金融控股業的股票配息較前年大幅上升緣故。
根據《公視新聞網》報導,健保署財務組長陳美杏表示:「從106年到110年我們是虧損的,去年最主要的可以有結餘,最主要是我們補充保險費,收得比過去來的好,我們了解是投保單位的補充保險費,以及股利所得是比較多的。」
《今周刊》先前也曾報導,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政府在面對健保政策時應該突破以往的觀念,不要再侷限於補充保費、提高健保費率或增加部分負擔等『成本控制』措施。
洪子仁指出,政府應該修改24年來不曾大幅變化的全民健康保險法,透過修法調整健保6%費率上限規定,並納入一般稅收在某些條件下得編列預算,投入健保經費的規定,才有機會解決根本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