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紐時》讚蕭美琴「沒有大使頭銜,卻是華府最有影響力外國使節之一」!她如何靠「戰貓外交」遊走台美?

《紐時》讚蕭美琴「沒有大使頭銜,卻是華府最有影響力外國使節之一」!她如何靠「戰貓外交」遊走台美?

《紐約時報》授權

政治社會

紐約時報

2023-01-31 10:00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華盛頓——她是駐華盛頓最有影響力的外國使節之一,但嚴格來說她不是大使。她在一個大莊園工作,但不能住在那裡。僅是懸掛台灣旗幟就可能引發外交事件。

 

這就是台灣駐美國高級外交官蕭美琴身處灰色地帶的生活,她享有強大的內部人脈,但卻忍受著一種特殊的局外人身份。

 

她幾乎每天都與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交談,並與國會兩黨領導人保持聯繫。「在華盛頓,台灣的外交代表是所有國家當中有影響力的代表之一,」川普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說。

 

然而,由於美國並未正式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蕭美琴並沒有大使的尊貴頭銜。相反,她是台北的經濟文化代表。她的辦公地點不是大使館,而是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簡稱TECRO。

 

這些拗口的措辭是美國1979年「一個中國政策」的產物,根據該政策,美國同意承認北京作為中國合法政府的地位,不再承認台灣,並承諾不會正式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中國認為台灣是一個非法分離的省份。

 

這一政策的結果造就了華盛頓諸多扭曲的官方外交慣例之一,隨著北京強行收復台灣的威脅越來越大,促使華盛頓和台北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更加接近,這種外交慣例越來越形同虛設。

 

中國官員密切關注任何偏離政策的行為,研究美國和台灣官員互動的性質和地點,以了解美國是否可能日益將台灣當作一個獨立的國家對待。

 

蕭美琴在台灣擁有的雙橡園接受採訪,這是一座位於華盛頓市中心的豪華莊園,她承認保持平衡很難。中國新一代外交官咄咄逼人,在這場貼上「戰狼」標籤的遊戲中,她稱自己為「戰貓」。

 

「貓可以走鋼絲,而且,你知道,它們能夠以非常敏捷和靈活的方式保持平衡,」她說。

 

蕭美琴舉止文雅矜持,但北京方面將她視為危險的煽動者。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8月高調訪問台北時,中國指責蕭美琴策畫了這次訪問,該訪問促使中國舉行軍事演習,並將美中緊張局勢推向危險的新極端。

 

據北京的《中國日報》報導,中國政府發言人譴責她是「外國反華勢力的棋子」,「將台灣同胞推向危險的深淵」。

 

雖然美國與台灣走得更近,但它也謹慎對待與台灣代表的關係。國務院向駐華盛頓的外交官發放紅藍相間的特殊車牌,但蕭美琴和她的同事獲得的車牌略有不同,去掉了「外交官」一詞。當台灣官員訪問華盛頓時,拜登政府官員不在白宮或國務院會見他們,而是在維吉尼亞州羅斯林一個名為美國在台協會的辦公室——該中間人組織由美國政府創建、資助和配備人員。兩國政府間的公函也通過該機構傳遞。

 

▲南希·佩洛西議長於2022年8月訪問台北,加劇了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照片取自裴洛西臉書)
 

美國政府讓蕭美琴不要住在雙橡園,這座佔地7.3公頃的華盛頓莊園曾是台灣大使的官邸,直到理查德·尼克森總統與北京的歷史性接觸結束了美國與台北的官方關係。現在,這座莊園依然在模糊狀態下運作,蕭美琴主持的正式活動通常沒有官方的國家標誌。2015年,她的前任之一在那裡升起台灣國旗,國務院發言人公開譴責了這一行為。

 

然而這種顧慮與拜登政府批准的重大對台軍售相比似乎顯得微不足道。去年12月,拜登總統簽署了一項國防開支法案,授權在未來五年內向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但去年早些時候,白宮向國會施壓,要求其放棄參議院批准的將TECRO名稱改為「台灣代表處」的做法。名稱上的差別足以引發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正式抗議。

 

51歲的蕭美琴位居這一切的中心。她在台灣長大,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一位擔任長老會牧師的台灣人。她十幾歲時搬到紐澤西州蒙特克萊爾,後來就讀於歐柏林學院,之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

 

她的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她和台灣總統蔡英文的密切關係。蔡英文來自台灣主張獨立的民進黨,蕭美琴曾任該黨發言人。此外,蕭美琴把博爾頓以及拜登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官員庫爾特·坎貝爾視為數十年的朋友。

 

▲美國政府讓蕭美琴不要住在雙橡園,這座佔地7.3公頃的華盛頓莊園曾是台灣大使的官邸。 (照片來源:VALERIE PLESCH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多年來,美國官員一直禁止蕭美琴的前任們造訪白宮和國務院。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原則已經有所放鬆,她現在會定期、低調到訪白宮西翼和霧谷(國務院的代稱——譯註)。

 

她經常光明正大地前往國會山莊,比如去年夏天,她坐在時任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的旁邊,參加共和黨中國工作組的現場直播討論會。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她確實在華盛頓贏得了信任。」葛來儀與蕭美琴也是老相識了。

 

坐在雙橡園雅緻的接待大廳裡,蕭美琴形容她的職位「在法律上是非正式的」。大廳裡有一架三角鋼琴,透過落地窗可以俯瞰外面起伏的草坪。

 

為此,她指責北京。「台灣人不僅反感遭人欺負,還很反感別人告訴我們不能有任何朋友,」她說。

 

蕭美琴表示,華盛頓對「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一股向善的力量,以及美國真正的合作夥伴」的認同有所增加,這很有幫助。她說,與此同時,來自把吞併台灣掛在嘴上的中國政府的威脅也很大。

 

「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蕭美琴說。「這關乎生存。關乎台灣的生存。」

 

嚴格意義上說,蕭美琴的辦公地點應該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單調乏味的辦公樓裡,那裡位於華盛頓郊區,對面是一家麥當勞。但她的大部分公務都在雙子橡樹園進行。

 

這處房產也是有來頭的。這棟喬治亞復興風格的豪宅建於1888年,當時是國家地理學會創始人加德納·格林·哈伯德的避暑別墅。20世紀30年代末,它成為中國駐美大使的官邸。

 

▲蕭美琴經常接待國會的重要成員和前美國官員。(照片來源:VALERIE PLESCH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949年的共產主義革命後,國民黨領導人逃到台灣,這處房產一直在他們手裡。魅力四射的蔣夫人——台灣開國元勛蔣介石的太太在訪問華盛頓、為這個新生國家爭取支持期間就曾下榻於此。當時反共的美國承認台灣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後來,為了讓北京脫離莫斯科的軌道,尼克森在冷戰期間放出大招,安排了著名的訪華行程。為了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中國開出了條件:美國不再承認台灣。到1979年,卡特政府確立了「一個中國」政策,拋棄台北而選擇了北京。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這是一種背叛。

 

「我們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1978年12月,在返台前,台灣最後一位駐美大使沈劍虹在官邸的接待大廳對《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說,當時使館的工作人員在一旁垂淚。

 

為了不讓雙橡園落入中共手中,台灣官員以極低價格將此地賣給了由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巴里·高華德共同創立的保守派基金會。在國會通過法律保護措施,確保中國不能沒收雙橡園後,基金會將其歸還台灣。

 

但國務院附加了一些條款,意在向北京表明,台灣不會重新建立其外交存在。莊園不能用作住宅,也不能升起台灣旗幟。大門口的標誌上只能寫「雙橡園」,而不能提及台灣。

 

如今,雙橡園已經成為華盛頓特區的權力場。蕭美琴經常在這裡接待重要國會議員和前美國官員。前國務卿邁克·龐皮歐和博爾頓都曾來訪。去年9月,她於此舉辦了一場「特拉華州之夜」酒會,邀請來自拜登第二故鄉的政界人士參加。

 

她的年度重頭活動是台灣國慶日,去年10月10日的慶典有數百名賓客參加,他們享用酒水美食,並在象徵台灣最高建築台北101大樓的冰雕旁自拍。賓客中包括國會議員、外國政要和多位前美國官員,其中包括川普政府負責武器銷售的最高國務院官員。

 

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任何拜登政府官員到場。多年來,根據國務院指導方針,行政部門官員禁止訪問雙橡園,雖然拜登對該方針予以放寬。但高級官員被勸阻參加任何帶有主權色彩的活動,例如台灣國慶日。

 

▲台灣國慶日是蕭美琴的年度重頭活動,去年的慶典有數百名賓客參加。(照片來源:VALERIE PLESCH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其他許多非正式的限制已經取消。美國官員曾在維吉尼亞州波托馬克河對岸的酒店或美國在台協會華盛頓地區辦事處等中立地點,與台灣官員會面。

 

博爾頓回憶,在川普時期,他曾與一位台北的來訪官員會面——地點不在他的西翼辦公室,而在白宮一處附屬建築裡。中國大使館還是對此提出了抗議。「我已經非常配合,沒在我自己的辦公室和他見面,」博爾頓說。「中國人非讓我去(白宮之外的)拉法葉公園」。

 

但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葛來儀警告稱,象徵性的勝利可能抵不過激怒中國的代價。「我支持政府的做法,即真正專注於能在實質上加強台灣安全的事情,」她說。

 

也有人說,是時候停止讓中國繼續支配這些細節安排了。

 

「人們常說,不要把象徵意義放在實質問題之上。但根本問題在於,這就是一場關於象徵的鬥爭,」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卜大年(Dan Blumenthal)表示。「中國人在試圖抹去台灣政府真實存在的觀念,他們正在通過打擊台灣存在及其合法性的象徵來實現這一點。」

 

對於時刻需要小心迴避自己的正式頭銜、謹慎決定誰可以在什麼地方參加什麼會議,蕭美琴承認她為此感到沮喪。但她說自己能理解美國的立場。

 

「我們一點也不怪美國,」她補充道。「我們要怪的是威脅到所有人、營造出這種環境的惡霸。」

 

作者簡介_MICHAEL CROWLEY

Michael Crowley是《紐約時報》華盛頓分社的外交記者。他自2019年加入時報,曾在川普政府執政的最後18個月中擔任白宮記者。

本文最初發表於2023年1月21日。

Eric Lipton自加州西米谷市、Ana Swanson和Edward Wong自華盛頓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By MICHAEL CROWLEY ©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延伸閱讀

哈利王子回憶錄《備用》自曝11個祕密:我困在鍍金籠子裡...爸爸的金援不是慷慨,這是交易
哈利王子回憶錄《備用》自曝11個祕密:我困在鍍金籠子裡...爸爸的金援不是慷慨,這是交易

2023-01-11

江澤民病逝,享耆壽96歲!在混亂中崛起,帶領中國走出封閉孤立,提拔習近平上位,晚年卻被警告「人走茶涼」
江澤民病逝,享耆壽96歲!在混亂中崛起,帶領中國走出封閉孤立,提拔習近平上位,晚年卻被警告「人走茶涼」

2022-11-30

白紙革命》連小粉紅都忍無可忍,中國抗議者告白:回家後還渾身發抖,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麼
白紙革命》連小粉紅都忍無可忍,中國抗議者告白:回家後還渾身發抖,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麼

2022-11-30

立院火速三讀「3大法案」剝奪人民監督權力、侵害司法獨立!賴清德《財劃法》提3問:人民安全何在?
立院火速三讀「3大法案」剝奪人民監督權力、侵害司法獨立!賴清德《財劃法》提3問:人民安全何在?

2024-12-21

總預算卡6次、2個月後終付委…代價多高?6612億財劃法下個戰場,綠營批藍白:一手擋預算一手要預算
總預算卡6次、2個月後終付委…代價多高?6612億財劃法下個戰場,綠營批藍白:一手擋預算一手要預算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