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裴洛西議長來台,挑動中共敏感神經,頻頻派軍機繞台,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加上俄烏戰爭開打,更出現「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憂慮;於此同時,中共二十大落幕,習近平獨掌政權,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將陷入衰退。為此,政略作家范疇憑藉在中國經商20年的密切觀察,撰寫《後中共的中國》一書,推論中共後續變化、對台灣的影響,並在Podcast節目《Today來讀冊》中提出,面對中共不斷威嚇要以武力犯台,台灣應積極應對策略。
一條捷運一蓋10幾年、一個場館修建多年仍未見完善、中央與地方政府各持不同意見甚至互踢皮球…這些說來並不光彩、但台灣人屢見不鮮的場景,政略作家范疇認為,原因出在國民政府來台之初,將中國管理上億人口的「條條塊塊」政體大衣,硬生生穿在僅有幾千萬人口的台灣身上造成。
所謂「條條」,意指中央部會;「塊塊」則是各地方政府。中央用預算指揮地方,地方則以在地勢力卡住中央,彼此溝通不良的情況,「比台灣嚴重一萬倍!」范疇舉例,他曾長居河北農村5年,當地由於人口漸多需多拉一條電線,此工程恰巧跨越一個省份、一道鐵軌,分別由不同單位管轄,導致原先預計用2週時間、300萬人民幣執行,最後暴增為2,500萬人民幣,花費3年半才建置完成。
「台灣應該脫掉中國體制的大衣!」范疇指出,要擺脫行政效率低落、中央與地方不一致,就必須不斷精進民主自由、法治,這也是台灣最難能可貴之處。尤其在經濟困頓年代,台灣出現熱鬧非凡的夜市、享譽國際的珍珠奶茶等,草根力量不容忽視;大國角力與中共不斷恫嚇下,台灣還發展出各國爭搶的半導體產業,這些珍貴的經驗值得濃縮為「台灣學」,讓世界上70%~80%比台灣更小的國家效仿,成為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國典範,同時是台灣在世界找到定位、贏得尊敬的方式之一。
除了台灣學之外,范疇認為,台灣人也必須展現「不被佔領的意志」,好比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態:「如果俄羅斯攻擊我們,他們會看到我們的臉,而不是我們的背影。」台灣較烏克蘭幸運,還有機會在戰爭前透過各種方式表態,提升國防與民防,例如在各鄉鎮廣設靶場,甚至舉辦「Over My Dead Body」運動,才能降低中共犯台的意圖,讓世界願意為台灣撐腰。
否則,倘若中共真的發起戰爭,台灣自身卻沒有抵抗意志,「憑什麼要別人的兒子替你、你兒子死?」范疇直言。他更直白點出,台灣不能再過桃花源一般的日子,必須面對現實,認清戰爭發動的可能性,因為中共從來都不是覬覦台灣的經濟產業或半導體,而是「地緣位置」,甚至可說是台灣的「原罪」。
因為中國若要成為海洋國家,勢必得破第一島鏈,但日本太強、南海太遠,因為要走南海才能到印度洋,只有台灣是面對太平洋,所以唯有拿下台灣可為中國帶來最大利益。首先台灣海峽會成為「中國大湖」,接著直接面向西太平洋,最後台灣東部的馬里亞納海溝深度夠、是核子動力潛艇掩藏的最佳位置,因此所謂的民族大義,「不過都是鬼話!」范疇說。台灣無須妄自菲薄,卻再也不能輕忽威脅,必須做30年、50年,甚至100年的計畫,才是長遠之計。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參考《後中共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