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成為新興休憩活動,但國內有82%營區違法,更有148處位於環境敏感區。
除了訂定有效的母法規範,政府也應有總量管制、適度漸進開放的原則,保障休憩安全與生態。
台灣人瘋露營,但很難想像,全台竟有逾8成是違法營區!
根據調查,現階段台灣違法露營現狀有三大真相。真相一,全台露營場除了逾8成違法,還有8%位於風險更高的環境敏感區。
真相一》8成違法
逾百處在環境敏感區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截至2022年,全台共有1790處露營場,扣除117處待清查,至少有1482處確定違法、占比82.8%,且有148處位於環境敏感區、占比8.3%。
我國目前無《露營法》母法規範,露營場地設置等相關法規橫跨土地使用、水土保持、環境保護、建物設施等面向,如《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森林法》、《國有財產法》、《區域計畫法》、《農業發展條例》、《水土保持法》、《建築法》,主管機關包括農業委員會、營建署、國有財產署等。
只要違反上述相關法令,便是所謂「違法」露營場,一個非法露營場很可能就掛著好幾條「罪名」。
非法露營場中,位處土石流潛勢溪流、地質敏感區、山坡地、洪氾區等環境敏感區,和民眾安全直接相關,更是重中之重。
儘管目前國內未傳出露營地山崩、土石流意外,但2022年底馬來西亞一處非法露營區凌晨發生山崩,一夜奪走24條人命的殷鑑不遠,台灣也必須未雨綢繆。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認為,台灣位處地震帶、且山地多,加上近年氣候日趨極端,土石容易鬆動,「應該要依據台灣的地理條件特性,趕快落實露營場管理,否則馬來西亞的不幸事件,還是有可能在台灣發生。」
真相二》輔導成效不彰
合法門檻高 法規形同虛設
真相二,即使政府放寬規範,要讓既有7成露營區就地合法,但門檻過高、業者不領情,法規幾乎形同虛設。
為了正式納管既有露營場,其實行政院在2022年7月底經跨部會協調,決議放寬相關規範。官方盤點,違法者裡約7成是位於林業、農牧用地的小型露營場(小於一公頃)。
最終內政部修訂《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交通部同步訂定《露營場管理要點》,有條件讓此類的小型露營場合法化。交通部觀光局技術組組長林秀霞表示,2023年3月將啟動稽查輔導,並追蹤地方政府的處置情形。林秀霞強調,此舉目的並非開罰,而是釋放警示訊號,協助業者申請合法登記,並希望在2023年暑期露營旺季前完成第一輪輔導。而整體輔導期預計2023年底結束,並研擬於2024年全面執法開罰。
不過放寬規範至今半年,僅30家業者提出申請,另還新增13家非法業者,不免令外界對管制效力打上問號。
林秀霞坦言,多數業者不願申請,是因放寬後的門檻限制仍然嚴苛,不符現實。以目前規範來說,位於農牧用地的一公頃以下露營場,最多僅一成面積可設置營位、衛生措施、管理室,估算下來頂多供應20個帳位,對業者來說並不划算。
真相三》行政量能不足
難讓非法業者退場
不只如此,地方政府缺乏行政量能,無人監管、無法可管,讓非法露營區缺乏退場機制,則是真相三。
業者寧願違法,因為沒申請也幾乎不會被開罰。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花東組主任黃靖庭不諱言,中央剛訂出規則,露營管制的新概念才剛出來,落到地方來執行,其實沒人知道該怎麼做。就算地方政府一年查個一、兩次,例如,以違反《水土保持法》祭出六萬至三十萬元不等罰鍰,但她觀察,「對業者來說,也就是繳個保護費的概念。」目前看來,非法露營區難以真正退場。
黃靖庭直言,露營和民宿管理都有類似問題,就是地方行政量能不足、業者申請合法困難,最後導致「業者違法也沒差」的結果。
原住民族露營休閒暨文化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游國慶就舉例,桃園市政府僅一位承辦人要管一百多個露營場,缺乏人力下,局處互踢皮球,資訊不透明等問題頻傳,業者申請時也無所適從。
此外,游國慶也質疑,在環境敏感區的地質調查資料上,市府是用舊數據套圖比對,與現實不符,且業者未能事前得知調查結果,也無法準備申請資料。「政府擺爛、業者就跟著擺爛。」他不諱言,自己的露營區也還不打算申請合法化,「現在我們的心態就是按兵不動,否則去了只會到處碰壁。」
除了管不到、難退場,目前有關露營場的《非都管》、《露營要點》,僅是行政命令,法律位階低,現狀可說是無「法」可管。陳椒華指出,針對非都市土地的露營場,雖可根據《區域計畫法》第二十一條對業者處以罰鍰,且可連續罰,並要求恢復原狀,但地方政府未能全面執行之外,「只靠《區域計畫法》可能(效果)也比較弱。」
中央組跨部會督導小組
先稽核環境敏感區營地
對於未來修法,觀光局表示支持,但強調須待輔導期過後再研議。林秀霞指出,中央已組成橫跨9大部會、14名委員的中央督導小組,首先瞄準環境敏感區內148處露營場,逐一實地稽核,預計輔導期限至2023年底結束,並在2024年研議修正《發展觀光條例》,將露營產業正式納入觀光法規建制。
黃靖庭則建議,政府可用營業數量或整體空間的「總量管制」概念,來管理露營區。具體來說,負責審核業者的地方政府,應先掌握一塊山坡地的敏感程度、道路的車流容納程度、水電設施的供應人數程度有多少,以此評估一個區域最多可容納幾家業者或幾個露營場地,「露營場來申請,地方政府就要評估有沒有超出那個天花板的數量。」
當全台逾8成非法露營場可能藏著安全隱憂,除了修法是當務之急,地方政府也應適度擴編人力,真正落實執法,才能避免意外發生時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