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111年僑務工作十大亮點

111年僑務工作十大亮點

2022-12-27 17:01

為向海外僑胞及國內各界報告111年僑務重要施政成果,僑委會在「運用新科技與模式擴大服務全球僑胞」、「深化全球僑胞與臺灣在各領域的連結與合作」、「發揮臺灣優勢協助全球僑胞在僑居地生根茁壯」及「匯聚全球僑胞能量壯大臺灣」等四大僑務工作目標下,推出各項工作方案,並就外界較為關注者,特別臚列並分享年度工作十大亮點,除感謝海內外各界一年來對於僑務工作的鼎力支持,更期盼藉由回顧及梳理亮點工作成果,作為宣示未來僑務工作推展的重要取向與重要目標。

 

1.疫情趨緩,正副首長勤訪僑區關懷僑胞,傾聽建言策進僑務。

 

111年本會持續安排正副首長至美國、歐洲、非洲、東南亞各地,實地走訪僑校、僑社、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並舉辦多場次僑務榮譽職、僑團及僑教負責人、僑青座談,宣達政府政策及政府對僑胞之關懷,並傳達國家政策重點,以擴大綜效。為協促臺灣優質華語文,4月本會徐副委員長赴德國等地出席「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揭牌及訪視已成立之中心,瞭解實際成效及僑界反映;為加強經略非洲,7月童委員長首赴南非、賴索托及史瓦帝尼等地訪視僑社,同時邀請專家學者於當地辦理經貿專題交流,強化及協促非洲僑臺商深耕發展;為配合政府人口及移民政策,擴大主要僑生生源國生源,童委員長於8月赴馬來西亞出席臺灣高等教育展及參加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活動,充分與當地人士加強交流。

 

2.策訂服務傳統僑社工作三大原則,彰顯傳統僑社貢獻,共享國家發展成果。

 

    為回應傳統僑社長年認同中華民國、支持自由民主臺灣,本會刻正推動多元服務與合作互惠的傳統僑社工作,提出以「擴大服務傳統僑社與僑胞」、「深化傳統僑社與臺灣連結」及「鏈結臺灣經貿及科技,創造與共享發展成果」等三大原則,加強與傳統僑社聯繫與服務。此外,為彰顯傳統僑社及僑領優良事蹟及對中華民國臺灣之貢獻,本會僑務電子報特別設立「中華會館/中華公所」專區(https://CCBA.Taiwan-World.Net),提高傳統僑社與僑領之能見度。

 

3.培育海外友臺生力軍,創新推動僑青發展七大行動方案。

 

僑青參與僑界活動為各地僑社永續發展首要之務,為此,本會已完成訂定「僑青政策綱領及行動方案」,期多面向鼓勵、策輔及協助各地僑青在發展事業同時亦積極參與僑社事務。111年10月下旬辦理「全球僑界青年高峰會」,邀請全球僑青對當前關注議題進行討論,鼓勵青年積極鏈結臺灣;選拔「國際青年親善大使」,協促海外青年投身僑社公共事務及關心國際議題,於僑居國分享臺灣深厚文化底蘊之國家特質;打造「青年搭僑計畫」邀請海外留學青年,規劃兼容僑界及留學生需求之多元活動,期畢業後成為僑社新血;推動「青年跨域交流」,結合僑團舉辦僑青活動,全年共計辦理28場次交流。

 

4.全面成立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布局海外華語文教育堅實堡壘。

 

僑委會為把握海外華語文市場擴展契機,訂定「海外華語文學習深耕計畫」,以歐美為主要實行地區,運用長期深耕僑教體系之網絡與資源,輔助各地僑校(團)成立「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 111年新設立及續營運合計43所(包含美國34所;英國及法國各2所;德國、奧地利、愛爾蘭、瑞典及匈牙利各1所)。預計於114年達到設置百所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之目標,藉由臺灣民主自由的華語文教學模式與多元創新文化,深化海外與臺灣的連結與合作,協助臺灣華語文教學機構及智能教育產業對外輸出,同時樹立臺灣華語文教學國際地位。

 

5.六箭齊發精準服務僑臺商,鏈結臺灣產業共同發展。

 

為因應當前產業趨勢及疫後振興,本會全力推動「鏈結海外僑臺商與臺灣產業共同發展」之六項計畫,透過「六支箭」持續深化結合海外僑臺商在地化及國際化的優勢,與臺灣本地企業對接合作,布局全球市場,內容包括「全球僑臺商產業升級與技術服務方案」,與12家研發機構合作,協輔海外商會組織辦理交流講座並簽署合作備忘錄、「全球僑臺商產學合作方案」結合國內36所大學校院產學合作單位,鼓勵僑臺商參與合作、「海外僑臺商精品選拔與輔導」111年選拔出17件精品、「全球青商潛力之星選拔」111年計有30位海外優秀青商獲選,「擴大培育僑生為僑臺商舉才」透過各類僑生班別招生培育人才媒合國內企業與海外僑臺商需求,以及「精準鏈結海內外產業與落實合作」辦理彙蒐全球至少1,500家僑臺商企業問卷調查,進行當地景氣評估、營商環境分析及產學研合作需求調查,提供我商布局全球之參考運用。

 

6.僑生技職教育學制重大突破,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策略轉型。

 

本會透過臺灣優質技術教育與專業訓練,鼓勵海外僑民子弟來臺學習專業技能,而奠基於海青班堅實基礎,以及尊奉總統指示與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之我國當前人口及移民政策,擴增僑生生源3倍以上量能,本會積極推動擴大、培育及留用僑生人才,以達國家重大政策之目標。其中關鍵作為即是自111年起推動海青班轉型為「二年制副學士海青班」及「四年制產學合作學士海青班」,畢業生不但可取得學位,更可循僑外生工作評點制申請留臺工作,獲得國際化的豐富職涯歷練與個人成長機會。

 

7.建置一國一校一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扎根新南向友臺人才網絡。

 

配合我國新南向國家產業發展及布局,培養符合我國與僑生生源國高科技產業之優秀技職人才,本會以新思維打造產官學跨域合作模式,結合國內科技大學成立「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積極在東南亞各主要僑生生源國,布局對接國內科技大學,達成「一國一校一基地」之目標,促進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產學合作及人才資源的互補與共享。目前合作學校包括龍華科技大學(泰國)、弘光科技大學(越南)、亞東科技大學(馬來西亞)、崑山科技大學(印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東南亞農業人才培育)、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緬甸)及明新科技大學(菲律賓)。

 

8.創新召開全球華文媒體高峰會,華媒齊聚一堂為臺發聲。

 

本會111年首度舉辦「全球華文媒體交流系列活動」,包括「僑見世界臺灣影片徵集競賽」、「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海外華文媒體邀訪團」及「全球華文媒體高峰會」四大活動。「全球華文媒體高峰會」以「New is News~新趨勢.新媒體.新未來」為題,針對媒體專業涵養、營運發展及創新科技運用等面向,安排1場大師對談、4場領袖論壇、華語文教育產業與百工百業商機交流展,以僑見世界臺灣影片徵集競賽與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頒獎典禮等豐富活動,共有來自全球超過200位華文媒體代表及國內貴賓出席共襄盛舉,建構海內外華文媒體重要交流平臺,並有超過160篇新聞報導及多國語言媒體傳播效應,透過海內外多元媒體網絡,讓世界看見臺灣,也擴大臺灣能見度與國際影響力。

 

9.推出i僑卡啟航智能服務,邁向僑務服務新紀元。

 

為鏈結國內外優勢領域與建構智能行銷機制,並擴增創新便民服務能量,本會正逐步打造「智能僑委會」,開啟智能僑務服務新模式。111年9月12日正式發行之二代僑胞卡i僑卡,從過往第一代的消費優惠卡,升級為兼具服務卡與聯繫卡功能的卡片,在採取國際個資保護高標準並兼顧政府資通安全要求下,作為未來精準服務僑胞的基礎。在聯繫卡方面,將可透過i僑卡確認僑胞身分,提供精準的僑胞服務及參與本會各項活動的專享權;在服務卡方面,則透過專屬終身數位帳號,便利傳遞客製化服務訊息及快捷報名等服務,未來並將參酌僑胞對政府服務之整體需求,規劃跨部會服務。

 

10.僑務委員會成立90周年,超越九十,全僑參與。

 

111年適逢僑委會成立90周年,為感謝全球僑界長年支持政府,展現壯大臺灣重要力量,規劃一系列90周年慶祝活動,包括「高階健檢方案」計有60家特約醫療院所提供海外僑民服務、於111年底完成拍攝僑界專題紀錄影片,以「踏出地平線、僑界全世界」為題製播共12集特輯,介紹分享僑民慈善、文化外交、僑胞對國人(在海外)之協助、對臺灣本地救助等領域之僑界動人故事,增進國內民眾瞭解僑胞對臺灣的支持、邀請留臺校友以「僑基所繫.生生不息」為題徵文,以及建置周年慶網頁專區,整理慶祝訊息與海外僑胞分享。同時,全球僑界自發辦理多項慶祝活動,透過辦理各項傳統文化競賽、青年跨域交流、僑領僑務經驗分享、僑委會老物品募集及移民史料紀錄與傳承等多元方式,標誌全球僑界支持國家發展的歷史軌跡,也啟動擴大僑界參與僑務工作的新動能。

 

遠見》逾20年前派駐中國

他即為中國強大感到不安

 

早在二○二二年底,博明與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來台考察,就得出台海「情勢緊急」的共識;返國後,他們邀請多位不同國家的知名軍事專家與政治學者,共同撰寫《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The Boil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一書,希望提供民主國家一套共同軍事戰略,嚇阻中國武力犯台。

 

放眼全球,大概沒什麼人比博明更適合鑽研這個議題。

 

就讀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期間,他主修中文與中國研究,畢業後曾任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長達七年,在當地積累了豐富人脈,並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方面的理解。

 

○四年,派駐中國的博明親眼見證美中往來因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而更加密切;但當時他的內心已隱隱感到不安,認為中國更加強大之後,「不會真正融入更加自由的國際秩序」,反而會照著中國共產黨的方式來影響世界。

 

眼見中國崛起與美國捲入的伊拉克戰爭,讓博明認定,民主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必須奮鬥爭取(fighting for),於是他在○五年選擇加入海軍陸戰隊,擔任軍事情報官,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前線參與至少三次軍事行動。

 

川普第一次當選總統後,開始注意到曾深入中國基層多年、也參與兩場海外戰爭的博明。一七年博明加入川普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一九年被任命為副國家安全顧問,親身參與美國對中政策。

 

身為川普國安團隊中最熟悉中國的幕僚,二○年初,博明是最早警告新冠肺炎危險性的官員之一。在聽取博明報告中國防疫對策後三天,川普就限制了中國旅客入境。

 

「這本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博明等人基於專業背景對台海情勢提出的預測和評論,在政策制定上,當然有重要參考價值。

 

經過白宮歷練再回到民間,博明對習近平的警惕態度,有增無減,也希望台灣各界能更提高警覺,「習近平的態度逐漸變得更加強硬,更決心改變台海兩岸現狀。」他說。

 

示警》台灣應提高警覺

習侵台野心更勝歷任領導人

 

博明在書中列舉,相比於鄧小平「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論調,和江澤民、胡錦濤僅將戰爭恫嚇作為北京對台灣宣布獨立的被動回應,習近平則說「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表達主動武力犯台也是選項之一。

 

至於部分台灣政治人物,甚至民主世界盟友認為,台灣有「矽盾」(Silicon Shield)保護,只要不過度挑釁北京,就能避免戰爭風險,博明則相當不以為然。

 

矽盾在習近平時代根本不存在!」博明在訪問中有些激動地解釋,「矽盾」的概念是台灣高階晶片產業的不可替代性,使國際社會有強烈動機維持台海穩定;但他認為,習近平連中國人民的經濟福祉都不關心,「我們又憑什麼認為他會在乎台灣、甚至依賴台灣晶片的國家呢?」

 

至於所謂「不挑釁」中國的策略,博明也直言荒謬:「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強權,因為鄰國表現出無力自我防衛,而更加仁慈。」他認為,中國是個「列寧式獨裁政權」,正推動二戰以來最全面的和平時期軍事擴張,且可能正透過演習、灰色地帶活動來掩飾軍事準備,讓台灣產生「虛幻的安全感」,台灣想示弱以求苟安,絕非上策。

 

蘇紫雲也持類似看法:「『不挑釁』的說法完全是倒果為因。就像川普在就職演說中就強調,要維持和平,就是必須透過實力。」

 

習近平攻台態度 比歷任領導人更急迫——中國領導人「統一台灣」言論演變

 

博明認為,台灣不能輕忽習近平想改變兩岸現狀的決心。

博明認為,台灣不能輕忽習近平想改變兩岸現狀的決心。(圖/達志)

 

作法》打造「沸騰護城河」

後備部隊亟需改革

 

博明進一步強調,台灣應展現「親愛的對岸獨裁者,如果你來犯,我們將讓你徹底失敗。」而透過增強台灣自身軍事實力,嚇阻中國發動戰爭的上策,也就是打造一條「沸騰的護城河」。

 

「必須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試圖渡海時,遭受慘重損失。」博明表示,若台灣發展重創中國艦隊的能力,讓北京清楚認知到無法輕易登陸、甚至靠近台灣,就可能使習近平擱置發動戰爭的決策,「台灣不可能取得制海權或制空權,但必須阻止北京獲得這些優勢,使戰局更均衡。」他說。

 

書中也警告,台灣軍隊目前缺乏快速動員能力,和能應付長期作戰的文化;其中後備部隊就是亟需改革的一大關鍵。

 

後備部隊在戰時主要負責後方守備──保護橋樑、道路、醫院、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近年在美方強烈建議下,國防部增加預算,擴增後備部隊人數、採購新裝備,也延長義務役為一年、導入新制教召,確保後備軍人能夠獲得更完善的訓練。但在專家眼中,動員後備部隊的機動性仍顯不足。

 

「一旦開戰,全台灣都在火力打擊的範圍內,政府會一定程度地被癱瘓。」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分析,中國飛彈落地的那一刻,未完成動員的人力和物力後續也將難以動員。

 

揭仲進一步指出,後備部隊通訊系統未能與現役陸軍同步升級,將嚴重影響聯合作戰能力:「後備部隊的通訊與指揮系統,落後現役部隊約四十年!」他建議將大型步兵旅調整為守備大隊、中隊等,視任務需求施以不同編制、訓練。

 

川普(右)與日相石破茂(左)在峰會中共同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 不可或缺的要素。

川普(右)與日相石破茂(左)在峰會中共同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圖/達志)

 

外援》想要川普相助

台灣應理解兩大關鍵字

 

無論再怎麼強化軍備,台灣能否嚇阻、甚至擊退中國發動武力侵犯的關鍵,終究是美國的支援與協防意願。博明也不諱言,美方介入與否,是另一個影響習近平戰爭決策的因素;就他觀察,川普與拜登政府在支持台灣的大方向上有共識,具體關注層面則略有不同。

 

「第一個任期內,川普就給了台灣重大且實際的支持。」博明解釋,川普將以往武器銷售案每隔數年才批准一次,改為隨時審批,使對台軍售程序更靈活。此外,川普改善與菲律賓的關係、與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密切合作,都間接支持了台灣。

 

近期,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通話中,明確表達對於中國威脅台灣的嚴重關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川普的峰會中,也重申台海和平的重要性。種種跡象顯示,主打「美國優先」的川普政府,絕不樂見中國攻下台灣,只是要求台灣付出相應的努力。

 

「川普對夥伴關係和盟友的看法是『天助自助者』。」博明指出,其中關鍵在於兩個「R」開頭的字。首先是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規模愈大,台美之間的聯繫就會愈緊密。」博明認為,再工業化作為川普重要目標,若台灣能在半導體製造與美國緊密合作,將比「矽盾」更有實際的保障效果。

 

另一個「R」則是互惠(Reciprocity)。博明表示,若台灣願意增加國防預算、提升防禦能力,就是告訴川普,台灣不只是依賴美國擔保安全,更是願意承擔自身防衛責任的堅定夥伴。

 

「我們的國防預算確實偏低,其實台灣是有這個經濟實力的。」蘇紫雲同意博明。針對預算運用,他建議投資精準飛彈、無人系統等,以火力彌補兵力不足;或仿效北約國家,將國防預算視為公共投資,讓國防需求帶動科技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博明總結,面對中國武力威脅日益升高,台灣加強自身軍事實力,並展現與美國等盟友互惠合作的決心,刻不容緩。

 

「強化集體威懾,才能嚇阻北京對台發動戰爭、將世界推向混亂和經濟蕭條。」博明說。

 

博明(Matt Pottinger)

延伸閱讀
僑務委員會議首日 兩大劇團攜手藝文饗宴 齊賀僑委會90周年
僑務委員會議首日 兩大劇團攜手藝文饗宴 齊賀僑委會90周年

2022-11-02

僑務學術研討會僑委會首辦論文徵選 匯聚學界能量結合實務工作
僑務學術研討會僑委會首辦論文徵選 匯聚學界能量結合實務工作

2022-10-27

僑委會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完滿落幕 線上線下逾千人與會互動熱烈
僑委會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完滿落幕 線上線下逾千人與會互動熱烈

2022-10-26

頒獎全球傑出僑生校友 僑委會:擴大培育及留用僑生人才
頒獎全球傑出僑生校友 僑委會:擴大培育及留用僑生人才

2022-10-19

僑委會國慶報到首日 墨爾本僑胞搶頭香
僑委會國慶報到首日 墨爾本僑胞搶頭香

2022-10-05

僑委會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啟動 產官學跨域合作培育僑生
僑委會高科技人才培訓基地啟動 產官學跨域合作培育僑生

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