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甫公布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擘劃了全臺從此刻至2050的淨零軌跡與行動路徑,自2019年便率先啟動SDGs、淨零之路走得快且遠的桃園市,也調校了更精準深刻的能源轉型策略,同聲呼應並且紮實行動,邁向共同生態願景。
淨零耀眼進程 發展再生能源 力求打造零碳能源系統
各類產業發展蓬勃且為工業指標重鎮的桃園市,肩負產業發展及環境保護雙軌重任,除已經規劃完成2050城市淨零碳排路徑、訂定中期目標,更以發展再生能源、工業燃料轉型、綠色運輸網絡、推動智慧城市及植樹造林固碳為城市淨零策略主軸。與國際2005年淨零推動基準年相比,「在2030年桃園市將達成減碳40%,務實朝向2050淨零排放邁進。」桃園市長鄭文燦這樣說到。
「在2030年桃園市將達成減碳40%,務實朝向2050淨零排放邁進!」桃園市長鄭文燦這樣說到。
而提到達成淨零排放的重點目標,也就是能源轉型,預計到2030年將設置1000 MW的綠能發電,並持續發展再生能源,也將推動氫能運用普及化,朝多面向、多場域加速發展再生能源的方向前進。
獨步全臺 擁北臺灣最高再生能源裝置及全國第1座生質能中心
綜觀北臺灣,桃園市是具有最高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城市,截至 111 年 5 月止,桃園再生能源容量達到703MW,其中太陽光電為 467MW,較升格前成長約 90 倍,更透過公私部門協力,舉凡公有房舍屋頂標租設置太陽能、私有再生能源設備補助、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計畫等方案,讓再生能源成為主流。
對於再生能源的掌握與想望,也可從對於生質能的推動力道得知。目前,桃園已建置全國第一座生質能中心,可將回收廢棄物熱處理過程產生的廢熱用於發電;其熱處理單元預期發電效率高達28%,明顯優於全臺各焚化廠平均19%,而全廠總發電量預估每年可達2.2億度,並透過厭氧消化發電技術,處理高含水率、不適燃的廚餘,開創最佳廚餘處理方式,每日可處理廢棄物600噸,廚餘135噸,達成廢棄物妥善處理與發電的雙重效益,未來將成為國內發電規模最大生質能發電廠,使相關事業廢棄物得以回收再利用。
循著淨零目標,以最大化再生能源並朝零碳能源的開發應用方向前進,桃園市的產業與環境共榮之路將更加開闊。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