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一般學校,新竹光武國中導入工研院研發的能源管理系統,成為一座虛擬電廠!
不但能控制學校、教室的冷氣溫度,避免尖峰時段用電量爆表,還達到能源教育扎根的效果。
在新竹市光武國中的穿堂牆上,掛著一片大型面板螢幕,畫面像是儀表板,從學校、班級用電量,到校方設置的太陽能板發電量,種種資訊一覽無遺。下課時間,學生紛紛聚在大儀表板前七嘴八舌討論,「哇,我們班居然用電量最高!」然後「報馬仔」就匆忙跑回班上,趕緊叫大家把空調調高一度,不要造成尖峰時段用電量過大、過於集中。
除了能掌握即時用電量,面板後面所串接的整套系統也直接連結台電端。由於光武國中有加入台電「自動需量反應」試驗方案,一旦遇到用電量過大時,台電可詢問學校是否願意降載用電,讓多出的電力提供給其他用電戶使用。學校同意後,能源管理系統(EMS)就會在該時段自動執行學校設定的方案,例如調高冷氣溫度,改為送風或關機。
光武國中本身雖是用電戶,在緊急時刻也因減少用電,以及自設太陽能板發電,可以將電力提供台電調配給其他用戶,成為供電方。這些類似於目前能源管理趨勢——虛擬電廠(VPP)的種種應用,在新竹市這所千人左右的國中,儼然已經落地實現。
所謂虛擬電廠,並不是像傳統電廠會實際發電,而是透過「需量反應」或「儲能」,來節約用電與分散用電。如在電力需求過大時,透過需量反應機制,鼓勵用戶於指定時段減少用電,電力公司則會提供扣抵電費回饋給用戶,而省下來的電力或儲能的電力甚至還能賣出去,給更需要的用戶使用。
隨著再生能源的發展,虛擬電廠的需求愈來愈迫切。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暨電網策略室主任張簡樂仁表示,由於再生能源來自大自然的太陽光、風力等,有其不確定性,供電壓力將不可避免提高,而且通常來得超乎預期且快速。這些問題不是依靠傳統電廠就能解決,因此需要透過EMS加以管理與分散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