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說過一句話:「川普或許不是美國應得的總統,但絕對是中國應得的美國總統!」用這句話來解讀美中關係,相當精準又精彩。
佛里曼屢屢批判川普的政策,但是當他親自考察美墨邊境築牆後,就逐漸認同川普。美中貿易戰開打後,他完全站在川普這一邊,肯定川普對中國的強硬。
佛里曼認為,當中國崛起壯大到足以威脅美國的地位時,就要重建美中關係新架構。貿易可以雙贏,但只要其中一方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還一直作弊,輸贏就會出現巨大變化。當貿易只關乎玩具和太陽能板時,還能視而不見;然而,若貿易關乎F35隱形戰機和5G電信網路時,就不能不計較了。
從2000年迄今,中國鎖定的國家政策扶植產業從沒失手過,足以殲滅其他同業,因為這些產業都有國家補貼,也擁有可供練兵的超大市場。在歐巴馬任內,這些問題已然浮現,但歐巴馬放任不管;直到川普上任,劍及履及的行動力加上靈活的談判手段,才完全掌握了主控權,打得中國左支右絀。佛里曼說川普是中國「應該得到」的美國總統,真的是「神解釋」!
暴風雨前的寧靜
2019年5月10日,美中貿易談判確定破裂,兩國關係全面攤牌。從當時發生的幾件事,可看出川普正在採取「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合縱連橫策略:
‧ 川普恐嚇墨西哥,若無法解決邊界移民問題,將對墨西哥加徵5%關稅。不過,一開始我就認為這是恐嚇牌,不會真正執行,因為美墨高度互補,是貨真價實的夥伴關係。果然,後來美國就宣布不課關稅了。
‧ 5月10日宣布針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後,川普第一個訪問的國家是日本,不僅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起打高爾夫球,也得到德仁天皇親自迎接。他還看了相撲比賽,親自頒發一座重達30公斤的獎杯,這些動作象徵了美國與日本是夥伴關係。
‧ 為了紀念諾曼第登陸七十五周年,川普也前往英國與法國,同樣是在鞏固夥伴關係。雖然川普在英國的人緣不佳,到處都有人抗議,幾位競選首相的要角也刻意迴避他,英國女王卻與他相談甚歡。英美雖有矛盾,本質上仍是兄弟一家親。到了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川普一起欣賞諾曼第的彩虹,緬懷二戰傷痕,這也是夥伴關係。
至於太平洋的另一邊,則是習近平親訪俄羅斯,接受普丁頒贈的聖彼得堡大學榮譽博士,這是中俄雙方在積極經營夥伴關係。
中國國務院也沒閒著,特地召開記者會抨擊美方干預中國主權。同時,中國也準備打稀土牌,習近平特地參觀江西永磁生產線。另一方面,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elosi)特地為天安門事件中隻身阻擋坦克的「坦克人塑像」揭牌。
美中雙方的種種動作揭露了兩國的敵對狀態,他們都在努力尋找各自的盟友。這些動作讓人嗅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一場暴風雨似乎即將到來。
新冷戰風暴來襲
回到二次大戰結束後的場景:邱吉爾痛失英國首相大位,杜魯門總統回送溫暖,邀請邱吉爾訪美,並且安排他在1946年3月5日,於密蘇里州富爾頓市的威斯敏斯特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演講,講題是《和平砥柱》(TheSinews of Peace)。
邱吉爾說:「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到亞得里亞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下。」這場有關「鐵幕」的演講被視為百年來最擲地有聲的演說,杜魯門也借著邱吉爾之口對蘇聯發動冷戰。隨著中國、北韓到中南半島紛紛赤化,這場冷戰越演越烈,持續到1980年代的雷根時期。
如果說邱吉爾的演講是掀起四十年冷戰的開端,如今回頭看,從2018年迄今,川普的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與國務卿蓬佩奧的演講,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彭斯於2018年10月4日在哈德遜智庫(Hudson Institute)的演講,更被譽為繼邱吉爾的《和平砥柱》以來,最撼動人心的演說。
這場演說有兩個重點:一是指責中國介入美國政治,尤其是鼓動愛荷華州農民反川普;二是區隔了中國與中共。彭斯說,半個世紀來,中國人一直是美國人的好朋友,但中共是美國的敵人。這是美國政界首次有人公開挑明「中共是敵人」,為美中關係投下一顆震撼彈。
2019年的場景則是轉到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彭斯的演說重點有六項:一是痛斥中共極權專政,嚴重傷害維吾爾人權;二是聲明支持民主台灣;三是支持香港。接著話鋒一轉,後三點都與美國職籃有關。彭斯批評美國企業為利益跪舔中國,為市場向北京叩頭。他也批評職籃球星利用言論自由批評美國,卻對中國踐踏人權情事保持沉默。最後,彭斯也嚴厲譴責Nike,批評Nike向來以社會正義捍衛者自許,但當涉及香港問題時,卻將社會良知棄置門外。
為美中關係重新「定調」
除了彭斯,蓬佩奧的兩次演說也隱含深意。2018年12月4日,蓬佩奧在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演講時指出,美國將建立一個由美國領導的新世界秩序,不再接受中國、伊朗和俄羅斯違反多項條約及多邊協議的做法;也會採取行動,改革二戰後國際秩序基礎機構,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北約、歐盟、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貿易組織等,這是美國重要官員首度發表改造聯合國機構的談話。
2019年10月30日, 蓬佩奧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表演說,他加重語氣指出,北京當局敵視美國與美國價值,對美國和世界構成威脅。他提出警告,中國一心一意征服世界,外界應正視而非姑息,尤其是中國在貿易、人權以及對待台灣的行為上。
蓬佩奧也聲明,美國無意與中國對抗,而是希望看到透明競爭的市場導向制度,創造互利與互惠;不過他在結尾時話鋒一轉,指責中國運用脅迫和腐敗在治國,氣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跳出來罵他是「小人」。華春瑩表示,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從不窮兵黷武,也不唯我獨尊,「脅迫」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反而很適合美國。當時在瑞士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也表示,對中國的抹黑攻擊,最終只會淪為街談巷議的笑料。
從川普身旁的兩位要角為美中關係重新「定調」,即可看出美中角力將從貿易戰場轉向全方位冷戰。當時美國智庫建議,美國經濟應局部與中國脫鉤,這包含四個重點:一、美國要避免在貿易談判中達成華而不實的協議,以免放鬆對中國的壓力;二、美國要限制技術出口中國,管制中國的資金與人員進出美國;三、加強與關係緊密的盟國在科技、貿易、投資的合作與情報分享;四、掌握人工智慧是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
從這四個建議延伸而下,可以想見美中新冷戰肯定與5G新科技有關。蓬佩奧不斷警告歐盟,勿讓華為協助建設5G。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即表明,雖不主張孤立中國或華為,但是在5G建置上將採用更嚴格的標準。而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也持續對中國滲透澳洲國會表達不安。
另一個主戰場,則是從人權角度延伸出的香港及新疆人權法案。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後,香港問題更形複雜,因為這項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針對香港事務進行匯報。此事涉及香港自治,北京很難接受,因此重申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強調不容外國勢力干涉香港事務。
衝擊更大的是《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Uyghur HumanRights Policy Act of 2020),要求總統於120天內向國會提交在新疆或中國其他地區侵犯維吾爾人權的中方官員,這將是美中新冷戰最為核心的焦點。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直指新疆再教育營是假新聞;他也辯解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並未施政失敗,一切都是外部勢力在香港操縱激進暴徒,破壞政府與民眾的對話。
種種跡象顯示,美中角力不會隨著貿易戰和緩而降溫,科技冷戰與人權法案的政治角力將持續進行,這是全球必須謹慎面對的新變局。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變調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