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傳統市集競爭力,從104年起,桃園市配合中央政策辦理優良市集及樂活名攤星級認證,積極投入輔導資源,至今已誕生超過300攤以上市集名攤,全桃園總星數更從68顆大幅增長至610顆。
桃園市經濟發展局今年持續輔導攤商參與中央樂活名攤評核,並進行桃園上好攤評選,透過評選競賽與行銷宣傳,打造名攤專業形象與知名度,也藉由攤商積極「摘星」的群聚效應,帶動市集整體進步。
桃園經發局局長郭裕信強調,「我們的輔導只是開端,引導攤商因應消費環境改造,並吸引更多攤商自發性參與,帶動整個桃園市集成長,才是真正價值所在。」
桃園經發局局長郭裕信強調,「輔導只是開端,引導攤商因應消費環境改造,並吸引更多攤商自發性參與,帶動整個桃園市集成長,才是真正價值所在。」
協助傳統攤商改造 帶動整體市集進步
經發局輔導公有市集、攤商改善經營環境,形塑品牌市集新形象,至今已完成基礎及進階共85攤攤位改造。
南門市場中已有60 年歷史的包子伯,在第三代接手後改為「包子哥」,以布簾區隔販售區與製作區,使消費者更容易將目光停留在產品上,再調整燈光給予明亮、溫和感受,而新設計的形象 LOGO,形塑嶄新品牌形象,傳達出致力傳承與創新的意志。
龍潭市場裡的金吉利農產行,以陳列為設計重點,運用客製木質紋盛具,突顯辛香料鮮豔色彩,增添產品價值感,並以手繪風布簾提升攤位質感,攤商更自主加裝層架及燈條,並將攤台升級冷凍功能以提升產品保鮮度。
市集攤位改造計畫深耕桃園,至今邁入第四年,以往較少參與的新屋、八德等市場,也都開始積極參與,許多攤商在計畫補助款外,還願意自掏腰包投入更多經費,讓改造更上一層樓。
南門市場已有60年歷史的包仔伯,由第三代接手經營改造後的包子哥。(照片以大小圖呈現出改造前後)
培力傳統攤商 接軌數位消費新趨勢
在料理達人蔡季芳七月份一場直播活動中,包括龍潭市場的「龍潭肉棧」、東門市場的「春天花藝」及新永和市場的「日月香肉鬆」等,桃園市集繁星計畫重點輔導的十攤電商品牌參與,當日推出的限量商品才剛上線就被搶購一空,全數完售。
有民眾雖然在直播中來不及搶到特價優惠,但後續仍透過攤商網路平台訂購商品,讓參與攤商增加不少新客源,在直播活動後,攤商平均營業額成長約一到兩成,其中電商營業額占了攤位整體營業額兩到三成。
這次直播,扭轉傳統市場攤商銷售模式,參與攤商透過實戰經驗,親自操作從接單、包裝到出貨的所有流程,更了解電商整體營運過程,從實體店鋪跨足網路。
郭裕信談到,「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出門,網購、外送需求大幅增加,我們期望透過電商化的輔導課程,讓傳統市場也可以接軌民眾數位消費趨勢。」
去年桃園在市集中導入數位支付服務,提升購物便利性,今年更推出「市集數位轉型輔導計畫」,規劃「數位行銷」及「電商平台」兩階段輔導計畫,透過教育訓練及工作坊等形式,輔導53攤攤商拓展數位行銷管道,並遴選出十攤,作為電商重點培訓,透過一對一深入輔導,協助傳統攤商邁向電商最後一哩路。
龍潭市場的金吉利農產行,以陳列為設計重點,運用客製木質紋盛具,突顯辛香料鮮豔色彩,增添產品價值感。 (照片以大小圖呈現出改造前後)
量身訂做市集專屬行銷活動 吸引民眾消費
七月底經發局辦理兩場公有夜市「夏夜數位生活祭」活動,邀請民眾登錄LINE帳號資料,或憑行動支付至夜市消費,就有機會獲得夜市金及紅利點數等優惠,成功吸引民眾重回夜市消費。
而八月開跑的「好市採購月」活動,民眾在活動期間前往桃園14個指定市場消費,就有機會獲得買菜金,並藉由趣味活動體驗,推廣市場新鮮、在地食材,讓民眾感受上傳統市場買菜的樂趣及人情味,帶動市集人潮成長超過兩成。
經發局協助市集辦理各式行銷活動,包含發放夜市券、好市券、好市乘雙券、夜市金、買菜金等,民眾反應相當熱烈,使用率都超過九成,行銷成效讓參與活動攤商比例皆逐步提高,如中壢夜市、興國市場的攤商都是全數參與。
「透過政府階段性輔導,從一、兩攤開始,建立示範攤展現轉型效果,慢慢達到傳統市集逐步轉型」,郭裕信期許「各市集自治會都能凝聚共識,自發性辦理促銷活動,提升市集競爭力,才能使傳統市場永續發展。」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