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日經亞洲》網站週三(10/19)報導,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與台灣聯合生產武器,旨在提高美國設計武器的產量,加快其轉讓給台灣,並加強對中國的威懾。
《路透》週四也報導,會員中包含許多美國軍火廠商的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亦證實兩國政府已針對聯合生產武器展開初步討論。
韓儒伯說雖然尚未確認哪些武器會是生產標的,但可能會以各種軍需用品和飛彈科技為主,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帕特爾(Vedant Patel)被問及此事時沒有正面回應,僅表示美國正檢視所有可能選項,確保各種武器系統能依《台灣關係法》運交台灣。
另外,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為協助維持台灣防空飛彈主力--美製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運作順利無虞,經台美雙方議定,美國政府協調愛三飛彈原廠,派出龐大技術代表團長期駐台,執行期程自今年10月4日起算,至2027年12月31日止,為期5年3個月,這項屬於勞務案的台美合作案,經費高達24.9億元,平均每月經費約達4千萬元。
「日經亞洲」網站19日報導,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與台灣聯合生產武器,旨在提高美國設計武器的產量,加快其轉讓給台灣,並加強對中國的威懾。
消息人士:美台已開始討論共同生產軍火 可能要談到2023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7日在史丹福大學表示:「近年來,北京對台灣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北京已經做出一個根本決定,即現狀不再可接受,北京決心在更快的時間內實現統一。」
一位直接了解拜登政府內部審議情況的人士透露,關於美台聯合生產(美系武器)的初步討論已經開始。
美國國防業者很可能提供在台灣製造武器的技術,或使用台灣製造的零件在美國生產武器。
「這需要一些時間。」另一位消息人士說,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全年。
▲我國向美國採購的魚叉反艦飛彈。(圖片來源:美國海軍官網)
華府以前對台美合製軍火 態度趨保守
「雄風二型和三型飛彈是由中科院開發的台灣飛彈,並採用了一些美國技術生產」,美台商業協會一名代表說,商會包括主要美國國防承包商。「台灣尚未聯合生產美國武器,無論是彈藥還是平台。」由於擔心洩密,以前的美國政府被認為對聯合生產美國製造的武器持謹慎態度。
拜登政府正在考慮聯合生產(美系武器)以加快武器轉讓。一般來說,從美國政府批准軍售到交付完成需要數年到十年的時間。
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可能有能力在2027年占領台灣,這意味著台灣提高自衛能力的時間很有限。
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迅速增加,使得僅靠美國很難滿足全球對武器的需求。
在9月中旬的一份報告中,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坎森指出,美國的機動防空系統刺針飛彈和高機動火箭系統海馬斯的庫存「有限」;兩者分別由美國國防巨頭雷神和洛克希德馬丁製造。
▲我國向美國採購的刺針防空飛彈。(圖片來源:美國陸軍官網)
台灣已向美國採購刺針飛彈、海馬斯火箭、魚叉飛彈
5月,台灣國防部透露,計劃在2026年3月前依次接收「刺針」,但交付速度可能會放緩。由於交付延遲,政府準備將自走榴彈砲的採購轉向其他系統。海馬斯預計2027年交付,魚叉反艦飛彈系統將於2028年交付。
根據日經新聞今年春季獲得的美國國會文件,自2019年7月以來,美國政府尚未完成至少十項批准的軍售,估計價值超過130億美元。
拜登政府也在為鼓勵盟友和合作夥伴向台灣提供安全援助奠定基礎。日經亞洲獲悉,拜登政府已開始就向台灣提供武器和零組件的問題,與合作夥伴進行試探。
根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數據,從2016年到2020年,台灣所有的武器進口都來自美國。中國可能會強烈反對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的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武器支持。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