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今(28)日舉辦「2022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今年邁入第3年,以聯合國2015年公布的17項可持續發展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為基礎,評選出落實SDGs的最強城市。而今全球積極發展綠色能源,台灣也跟上這股浪潮,因此《今周刊》本屆特別針對淨零轉型趨勢,增設「最佳綠能發展獎」,六都方面由台南市拿下,非六都縣市則是屏東縣獲獎。
獲獎的縣市,分別由屏東縣縣長潘孟安、台南市經濟發展局長陳凱凌代表上台領獎及致詞,分享衝刺綠能「獨家秘方」。
陳凱凌表示,市長黃偉哲上任後大力推動「陽光電城」計畫,到本月底台南太陽光電備案容量達3.5GW,已經是全國第一,相關設施可分成地面型與屋頂型;其中,屋頂型備電容量達1.3GW,同樣是全國第一。
「其實,不光是地面型、漁電共生型電廠,還有所有工業型電廠,市府除了招商時鼓勵投資,更是全國第一個提出『聯審機制』的地方政府,縮減行政流程,讓相關程序更加順遂。」陳凱凌大方地分享台南市政府的做法。
除了加速行政流程,台南市政府更沒忘記強化與地方溝通,聆聽在地需求。陳凱凌說,市府在1年內辦了130多場說明會,他也至少5次向議會做專案報告,「全方位的向外界做說明」以利逐步落實綠能政策與目標。
▲台南市經濟發展局長陳凱凌
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面對全球極端氣候,以及淨零排放等大環境挑戰之下,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當然責無旁貸;屏東縣是台灣城市的一份子,自然也要接下挑戰,勇往直前、扛起能源轉型的責任。
「我當初就那樣傻呼呼地跟ICLEI(Local Government for Sustainability,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秘書長遞交申請書,設下民生綠電RE100(Renewable Energy 100%,再生能源100%)目標。」潘孟安笑著回憶起2016年,屏東縣舉辦「韌性城鄉國際論壇」的過往,那時他已訂下縣內能源轉型目標。
歷時5年,屏東縣達成RE100目標,潘孟安認為這是漫長的過程,但非常值得。尤其,屏縣是全國唯一沒有發放生育及敬老津貼的城市,「我們把所有資源,專注在能源轉型,用零預算就達成RE100!」他自豪地表示。
屏東縣發展綠能產業條件與其他縣市不同,像是協調地主就是一項艱難挑戰。潘孟安舉例,一個1MW的光電案場有幾10位地主,100MW的案場背後可能上百位地主,縣府團隊就是不斷積極溝通;如今屏縣達成1GW再生能源併網里程碑,可替地球減少85萬9千多公噸二氧化碳,也能發出16億5千多度電,提供縣內28萬餘戶的民生用電。
他強調,接下來屏縣仍會克服軟硬體設備與環境的挑戰,接軌國際對綠電發展需求,展現擠身世界先進城市的企圖心。
負責此次永續城市評比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指出,全球氣候危機問題愈來愈急迫,地方政府扮演著無可取代的關鍵角色,需要更靈活、更分散的治理模式,從地方願景出發,帶動公私協力,透過綠能發展創造更多價值。
「綜觀來看,台南市與屏東縣發展綠能表現亮眼,關鍵在於建置專責單位,提升跨局處行政溝通,進而強化了治理能力。」陳詩婷點出兩縣市在評比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她進一步舉例,台南市不只積極推動用電大戶的綠電責任,更結合農業設施、工廠屋頂、地面專區來發展光電,擁有清晰目標與策略;屏東縣全力推動偏鄉電網、社區公民電網,縣府能呼應地方需求,因地制宜推動綠能政策。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短缺議題,陳詩婷認為,各縣市地方政府應再努力,強化民間溝通與社會參與,攜手民眾一起前進,加緊盤點綠能與生態、地方傳統產業發展、土地空間共榮等課題;更重要的是,及早納入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促成多方溝通,並思考創造不同樣態的協力模式,讓綠能從規劃營運到收益運用,納入更多在地社群參與,「能源轉型必須全民參與才能真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