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位於亞熱帶,四季溫暖潮濕,適合發展作物生產,因此也有「水果王國」的美譽。臺灣的熱帶農業技術在國際上首屈一指,技術、研發、資材及設備等皆是臺灣的農業優勢。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日前造訪僑務委員會直播單元《部長講堂•與僑胞有約》第五集,與全球僑胞暢談「臺灣國際農業合作交流現況」,深入剖析拓展農產品外銷、推動智慧農業等前瞻計畫。
童振源引言時介紹,陳吉仲是國內農業創新發展領航者、政策擘劃者和實踐者。陳主委在任內規劃「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2.0」,透過農民福利體系、健全基礎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提高農民所得並提供給消費者最安心的農產品。
陳吉仲是鄉下的囝仔,爸媽都是務農,他從小就會收割紅豆、水稻、養豬等,「其實對農業有一份情感」。陳吉仲說,不管人在哪裡,每天都需要進食,這些食物都來自世界各地農民辛勤的農作成果。臺灣農業生產技術一流,但因國際勢力介入和競爭,屢次在市場通路遭遇重大的挑戰。陳吉仲藉此感謝全球僑胞對臺灣農產品的熱愛,積極認購和向主流社會介紹,讓臺灣農產品能外銷至世界各地。
外力阻擾 農委會「外銷、內銷、加工」三面向打開新通路
「農業貢獻不只在市場的產值,更在於與永續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在總統蔡英文和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推動下,農產品出口量逐年穩定成長,2021年出口值56.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相較於2020年出口值成長15.4%。陳吉仲說,臺灣水果高達30種,生產面積18萬公頃,總產量270萬公噸,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當季新鮮的水果,是名副其實的「水果王國」。
自2021年3月份起,中國大陸先後暫停我國鳳梨、釋迦、蓮霧、石斑魚、柑橘類果品、白帶魚及竹筴魚等農漁產品進口,農委會即刻執行產銷調節等相關因應措施,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分散市場風險。陳吉仲也感謝僑胞踴躍採購農產品,在僑居地極力促銷和引薦臺灣生鮮水果,協助拓展其他外銷市場,穩定國內農產品價格。
陳吉仲用鳳梨外銷為例說明,以往中國大陸佔鳳梨外銷市場90%。陳吉仲表示,面對中國大陸禁銷措施,「危機即是轉機」,農委會的目標就是要「維持好產地價格,不讓農漁民受影響」,積極輔導外銷業者與農民拓展新興市場,透過「外銷、內銷、加工」三面向措施強化海外布局。另外更輔導設置運銷冷鏈設施與設備、健全採收處理與冷鏈運輸、改善產業鏈結構,讓水果品質更具國際競爭力。
童振源(左)致贈紀念品予陳吉仲(右)
參與國際農漁業組織 分享農業技術
1997年,臺灣爆發口蹄疫疫情,痛失豬肉外銷市場,經過農民、學術界多年的努力,臺灣終於在2020年6月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同意,從口蹄疫疫區除名。為掌握國際農業現況,農委會歷年來積極參與國際重要農漁業組織,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等,加強我國國際能見度。陳吉仲指出,臺灣已經與全球17個國家簽署農業合作瞭解備忘錄,每年定期召開經貿諮商會議,分享臺灣先進的農業技術。
多管齊下 陳吉仲歡迎僑臺商回臺投資、永續農業發展
陳吉仲表示,臺灣農業技術先進,在智慧農業、生物肥料與農藥、冷鏈物流等方面成果斐然,他歡迎僑臺商回國投資,或分享臺灣農業技術到世界各地。為協助僑臺商在農業領域奠定根基,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與僑委會合作成立LINE服務專線(@tw.agritech),提供僑臺商一條龍式農業技術服務,透過一對一洽詢,聚焦在諮詢、診斷、技轉等專業技術服務。配合新南向政策,農委會更設立農業新南向諮詢服務平臺,提供臺商新南向國家新聞、資金需求、市場及貿易資訊、技術支援等。
全球氣候變遷、國際情勢巨變、新冠肺炎攪局,加上烏俄戰爭,全球物價上漲,導致挨餓人數不斷攀升,陳吉仲認為全球農業部門應通力合作,強化與各國夥伴關係,「只有通力合作,才能確保糧食安全」,確保區域農業永續發展。陳吉仲另說,全球暖化導致未來20年內恐升溫逾攝氏1.5度,農委會也致力擴大光電綠能,更歡迎僑臺商回到國內農業部門投資和參與淨零排放,為減碳、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對談時間,童振源提問關於如何降低農產品外銷過度集中單一市場的風險;我國農產品開拓外銷新興市場;臺商如何協助政府拓展外銷;臺商返臺投資等,陳吉仲進一步詳細說明,讓海外僑胞更全面瞭解臺灣農業與開拓外銷市場的現況。
童振源回想起六年前剛加入行政院時,他陪同時任行政院長林全赴屏東參觀農業產業,當時一位學者直接下農田,與農民打成一片,如此接地氣的學者就是陳吉仲主委。「農業不僅是一個產業,更可以協助全球經貿和生態」,童振源希望全球僑胞能與農委會緊密合作、貢獻心力,促使農業蓬勃發展,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農業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