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一次修憲公民複決,將在11月26日與九合一選舉合併舉行,為達成965萬同意票的超高門檻,主要政黨與公民團體必須想盡辦法爭取選民目光與認同。
6月下旬開始,每周至少3天,高雄學生民主聯盟(下稱高學盟)成員會帶上手板、麥克風等簡單器材,頂著豔陽站在高雄市各主要幹道交會處,呼籲路過行人與車輛,能在今年11月26日九合一選舉當天,對攸關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案,投下同意票。「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爭取我們本應擁有的權利。」今年初才滿十八歲、但倡議十八歲公民權已超過兩年的高學盟副理事長洪羽臻說。
3月24日,修憲草案在立法院院會表決前夕,洪羽臻咬牙放棄隔天的考試,跳上夜班客運直奔台北,守在立法院門口,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中午時分,修憲案確定三讀通過,洪羽臻與夥伴激動地泣不成聲。這一趟,她沒有白來。
但在搭車回高雄的路上,洪羽臻就已整理好情緒,開始與夥伴們討論後續的倡議策略,因為這群年輕人很清楚,修憲案三讀通過只是階段性進展,橫在眼前的,是一道更難翻越的高牆:公民複決。
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3月經立法院院會表決通過的,只是「提出」憲法修正案,該修正案須先公告半年,再經全國公民投票複決,若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半數,才算正式通過;據中選會8月中旬公布的選舉人數約1930萬人,11月26日當天至少要有965萬人投下「同意票」,18歲公民權修憲案才能正式成立。
為使18歲公民權修憲案通過公民複決門檻,全國各地的學生團體紛紛發起實體倡議行動,爭取社會支持。(圖/取自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臉書)
支持方投票選民須逾74%
965萬票的公民複決同意門檻是什麼樣的概念?
2020年1月,蔡英文總統競選連任時,得票創歷史新高,但她獲得的817萬餘票,離公民複決門檻仍有近150萬票、大約是整個台南市選舉人數的差距。
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全國約有1280萬人行使投票權,投票率67%;當年合併舉行的十項全國性公投案,雖因18到20歲青年無選舉權卻能參與公投,選舉人數又多了約65萬,但每項公投的領票人數都只有1千1百萬上下,無論正反方,獲得最多票數的「同意降低火力發電量」,也僅有795萬票,可見民眾參與公投的意願低於選舉。
從歷史經驗看來,年底願意領取複決票的公民數,很難高於選舉投票人數,加上今年選情不如4年前熱絡,在最樂觀假設下,若今年投票率與4年前相同、且無人拒領複決票,18歲公民權必須在出門投票選民中得到74.6%支持,才有965萬票;投票率每下降1%,同意修憲比率就得增加1.2%,方能跨越門檻。
身為全球唯一仍將法定投票年齡定為20歲的民主國家,台灣的18歲公民權運動也頗受國際關注,3月間立法院提出修憲案時, 「美國之音」、《海峽時報》等外媒都曾為文報導;若修憲無法通過公民複決,恐將構成「台灣民意否決18歲公民權」的負面形象。
為了不讓修憲功虧一簣,各黨領袖皆以行動支持修憲複決。蔡英文8月20日出席「國務青旗艦營」活動時,請青年學員幫三個忙,第一點就是「請支持18歲公民權過關」,接著才是支持民進黨候選人;國民黨祕書長黃健庭也在8月18日舉行記者會,宣示將舉行一系列活動,力挺18歲公民權複決;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強調,民眾黨是第一個在立法院提出18歲公民權的政黨。
民眾不知同時併入年底選舉
長期倡議18歲公民權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指出,儘管主要政黨皆已明確表態支持修憲,但就他觀察,965萬票仍舊是極高難度的挑戰,因為許多民眾並不清楚年底選舉同時要進行公民複決。身為公民團體,除了期待中選會更努力傳達資訊,自己也必須主動出擊,透過在各縣市培育志工、舉行宣傳活動等方式,增加突破同意門檻機率。
在高雄街頭努力接觸每一位擁有複決公投案權利「大人」的洪羽臻,就是眾多主動出擊的倡議者之一,根據她的宣傳經驗,雖有許多人不清楚11月的公民複決,但也有人知道這項議題,卻對18歲公民權抱持疑慮。
「面對不支持的人,我們不會急著反駁,只會試著解釋,根據《刑法》,18歲已經是成年人,明年起《民法》成年也將下修到18歲,18歲的人還可以公投決定政策,唯一不能做的就是選擇執行政策的人,這是不是有點奇怪?」洪羽臻說得流暢,「就是要透過溝通的過程,讓『大人』們相信,才剛高中畢業的我們也擁有公民素養、能夠獨立思考。」
「看著眼前可能只有16、17歲的高中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理念價值,一個大人原本再怎麼懷疑年輕人,一定也會慢慢改觀。」儘管對複決結果不敢過度樂觀,但洪羽臻深信,只要年輕人願意以成熟理性方式發聲,賦予18歲青年應有的公民權,終將成為理所當然的台灣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