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碩士論文被判抄襲,林智堅親上火線:提供人證物證都不被台大採納,我非常無辜、是受害者!

碩士論文被判抄襲,林智堅親上火線:提供人證物證都不被台大採納,我非常無辜、是受害者!

2022-08-09 16:25

台大週二上午11點召開記者會,針對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碩士論文抄襲爭議做出定奪,台大審定會建議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若當事人不服裁定,可向教育部申訴,或提訴願或必要法律訴訟,台大會依照相關辦法規定,辦理後續行政流程。

而余正煌的律師在下午2時開記者會表示,余正煌對於台大認定他沒有抄襲深表欣慰,清白不證自明,余正煌名譽遭受網友誹謗,以及林智堅侵害著作權等部分,會在適當時間提告以維護權益。

林智堅則在下午3點召開記者會,一開口就是直呼自己非常無辜、實在是受害者!林智堅說,他有人證、有物證,但是台大卻不接受,讓他認為這個指控傷害太大。

林智堅說,「回到學校是為了充電,在學習過程也非常珍惜,論文過程也非常謝謝老師給予相關指導,但是遺憾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我不把資料借給他、在2月1日將初稿給余先生,就沒有這些事情,所以我很難理解台大學倫會做出這樣取消我碩士資格的審定,我是受害者、我是善意提供資料的人,結果我的(碩士)資格卻被取消。坦白說,被取消不會影響我做為市長的工作,但對於我人格的抹煞,我的清白,是很大的影響」。

林智堅強調「我自己研究是2014年的選舉,民調是我提供的,如果我晚交論文就說我抄襲余先生,這個是沒辦法說服我或說服大家的說法,我提供了物證人證,都沒辦法得到台大的採納,我很期待台大學倫會把這件事情說清楚」。

林智堅說,「其實自己不清楚陳明通老師是先給了才告訴我,或者是問了我才給,後悔也來不及了,我心裡難過的是,怎麼可以顛倒是非到這種程度,為什麼要讓政治介入學倫,有這麼急嗎?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好好審定,為何要加速?」

至於為什麼3度缺席學倫會,今天才發信表示願出席?林智堅表示,請律師寄了信到台大去,表示說這個禮拜四,8/11下午去陳述意見是否方便。一開始不去,是因為當時蘇宏達院長作為召集人,在這件事情上已未審先判,有偏頗定見,透過律師希望他迴避,但他並未有這樣的打算,準備「一路幹到底」,因此決定出席,捍衛自己的清白。

林智堅說,很訝異今天一早還在另一個記者會,卻聽到台大要開記者會,讓他一頭霧水,「你說有沒有被突襲的感覺?當然有,因為信昨天才寄出去,今早就大動作開記者會。」

對於國民黨及市議員參選人紛紛要求他退選,未來是否有「換堅」的可能?林智堅表示,他參與1次議員選舉和2次市長選舉,在政治攻防上都非常嚴峻,過去也有很多不實指控,對手抹黑攻擊,有時候真的是百口莫辯,「沒有做過的事情你要去證明,才是最困難的」,對手隨意潑髒水,他要花更多精力來找到相關檔案。

林智堅直言,「有沒有這個學位對於我參選市長並沒有影響」,過去8年新竹市長任內,新竹市民學歷比他高的比比皆是,政見、政績才是王道,不論對手現在所提出的,對他來說,捍衛自身清白和服務桃園市民的初衷並沒有改變。

對於台大決議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林智堅已清楚說明,他的論文形成在前,余正煌的論文在後,也把他的硬碟,包括往返的電子郵件清楚地公布,也可以上網查詢。

鄭文燦說,學術的專業判斷,應該歸於學術的專業判斷,不同的看法應該讓它完整的呈現,這個部分由林智堅以及競選總部的團隊去說明。

林智堅記者會直播

 

林智堅律師團對台大學倫會審定撤銷學位之聲明

 

林智堅委任律師團針對台大學倫會審定有關林智堅碩士論文案所涉學倫會之審定、組織及程序不符程序正義及比例原則等,謹代聲明如下:

 

一、蘇宏達未依法迴避,致無法確保學倫會組織及處理程序之公正客觀

 

無論按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及國立臺灣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均明定抄襲為違反學術倫理行為,而就本案是否構成抄襲而有違反學術倫理之情形,自屬應經依法組織之審定委員會審定後所認定之結果。詎本件審定委員會召集人蘇宏達院長於本件審定委員會審定之前,即藉撰寫公開信之方式,評論、指稱並定調林智堅論文案為「抄襲醜聞」(plagiarism scandal),已然先入為主斷定本件有前揭違反學術倫理之行為,無異於未行調查、審定程序前,即已就本案獲致「抄襲」之結論,並貼上「醜聞」標籤後予以公表。

 

其未經調查、審定在先,違背保密義務公開評論本案在後,已非單純有偏頗之虞之情形,而係有偏頗之實,無可期待其能維持本件程序之公正客觀處理,依法自應迴避,否則,由有偏頗之實的召集人,召集所組成的委員會,該委員會整體的公正性已遭污染致生疑慮。

 

然而,台大就召集人蘇宏達院長迴避案的處理,是由蘇宏達院長所遴聘的委員,在由蘇宏達院長所召集的會議中、在聽取蘇宏達院長陳述之後,決定駁回林智堅市長迴避的申請。但是,一如前面所述,蘇宏達院長不是單純的學術審定委員會的委員而已,而是該委員會的召集人,針對學倫審定會的組成,有決定性的權限,也因此,因其偏頗所能影響的,是涉及學審會本身組織的公正性問題。

 

所以,目前台大審定會對於迴避案件,在由蘇宏達院長選任的委員在蘇宏達院長參與表達意見的情況下,自行駁回迴避的要求,本身就有程序的瑕疵,這也再次凸顯前面所述,因欠缺內部或外部的監督機制足以擔保委員會組成及程序公正、客觀處理,顯有高度致生結果錯誤之風險。

 

二、學倫會審定違反行政程序法第9條規定客觀義務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9條明文規定「行政機關就該管行政程序,應於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之客觀義務,台大學倫會竟對有利於林先生證明著作在先的公證書等客觀證據,未有一律注意,無視相關文字確係林先生先予撰寫,而非引用他人文字、資料之情形,僅機械式以論文口試前後時間比對,即草率認定林先生抄襲,顯然違反行政程序法第9條規定。

 

三、學倫會曲解保密規定,無異黑箱作業,既漠視當事人權益,又欠缺有效監督機制擔保,有失公正

 

行政程序應以公正、公開、透明為原則,採取不公開之秘密處理程序,對當事人之權益影響甚鉅,為屬例外,而基於「例外從嚴解釋原則」,其保密之對象應僅限於「外部」不特定人員,不及於參與程序之「內部」特定人員,才符合手段與目的相當的比例原則。

 

基此,學倫會踐行秘密調查及審定之程序,仍應揭露審查委員會之組織過程及遴聘之委員名單予參與程序之當事人,而當事人應保密不對外公開之,縱有對當事人加以保密之必要,至少也應設有內部或外部監督機制之配套,以擔保其秘密組成之委員會有可信且有效的適格性與適法性。

 

本件台大學倫審定規定就審定委員會之組成,除被檢舉人所屬學院院長、系(所、學位學程)主管為當然成員外,其餘組成審定委員會之校內外專業、法律領域之公正學者及相關專家,均係由院長所遴聘。惟台大學倫會曲解學倫要點保密規定,使當事人無從知悉委員會及其成員,究係依何程序及標準組成及遴聘?又遴聘之委員為何人?是否適格?與本案有無利害關係?是否有偏頗之虞?凡此攸關程序正義與嚴謹性之諸多重大問題,當事人均毫無所悉,遑論行使程序異議權或申請迴避,以確保程序之公正。

 

舉例來說,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不公開」,但偵查秘密是對外保密,當事人仍可知承辦檢察官是誰,其調查過程如有偏頗情形,當事人仍有異議或聲請迴避等程序救濟機制,但反觀台大學倫會卻全然黑箱作業,又毫無內部或外部監督機制的配套,對於學倫調查程序及人事選任的公正性與正當性,完全無從提供有效可信的擔保,導致對於本件能否符合學倫要點第一條「公正客觀處理」的最高原則,產生很大的疑慮。

 

又目前台大學倫會的審定程序具有行政程序的性質,本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第32條以下關於公務員迴避的規定。而行政程序法賦予程序當事人申請特定公務員迴避的權利,前提必然是當事人「知悉」有哪些公務員參與程序的審議;若無法知悉,自無申請迴避的可能,程序公平性即潛藏有遭到侵蝕的風險。

 

實際上近年行政法院在諸多判決中,都強調當事人若未在行政程序中及時提出迴避申請,事後到行政救濟階段不得再主張有公務員應迴避卻未迴避,可知行政機關應讓當事人知悉參與審議的公務員身分,此為確保程序公平性的關鍵因素之一。但目前台大學倫審定會拒絕揭露當然委員以外的委員身分,當事人申請迴避的權利遭到剝奪,實有違「正當行政程序」的基本精神。

 

簡言之,台大學倫會以絕對保密方式進行審查,形同黑箱作業,既欠缺擔保組織公正性及程序正當性的有效機制,也損及當事人應有的知情權,有失公平,其最終決定如何能取信於人?

 

四、學倫會之組織與程序公正客觀有疑,卻有撤銷學位之權限,違反比例原則

 

學位授予是嚴肅的法定程序,也經過包含校內外口試委員的專業判斷與決定,而學術倫理如果涉及撤銷學位,在審定委員的組成及處理程序上,至少要有相對應的組織及程序保障作為擔保,否則,在委員會的組成、程序都不嚴謹的情況下,草率審定,最終卻有權撤銷學位,顯然輕重失衡,有違比例原則。

 

逐章逐節逐段逐小節比對「相似度40%」

 

今天的記者會,由台大主秘王根樹、台大教務長丁詩同、倫理審查委員會召集人---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共同說明。

 

蘇宏達說,委員會是以林智堅碩士論文為主比對余正煌的論文,經逐章逐節逐段逐小節比對,2篇論文從一開始就有高度重疊,「相似度40%」,林智堅論文中的中文摘要,全部7行和余正煌的中文摘要幾乎一模一樣,而論文結論中文摘要到結論文字,也高度相似重疊。

 

在充分討論後認定余正煌、林智堅兩論文構成抄襲且情節嚴重,台大亦3度邀請林智堅、國安局長陳明通說明,但皆未到場,因此最後判定抄襲。

 

除了從前言到結論文字高度雷同外,蘇宏達說認定抄襲原因中,還有個重要關鍵,就是分析了兩人題目與內容。

 

林智堅論文幾乎沒有處理或分析槓桿者效應

 

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蘇宏達說,依林智堅題目所說,他是研究當時選舉中的第三者蔡仁堅的槓桿效應,委員會認為其論文實際上,根本幾乎沒有處理過或分析槓桿者效應,以至於成為研究同選舉中蔡仁堅的得票基礎,也就是後來產生余正煌論文,就是研究2014年新竹市長選舉「林智堅得票的基礎」,包括政治社會等等。

 

蘇宏達表示就是這樣的結構,委員會認為導致2篇論文從一開始就產生高度重疊,從而容易產生抄襲。」

 

余正煌論文發表時間早林智堅6個月

 

後針對論文發表時間前後順序比較,余正煌論文早6個月發表,因而認定是林智堅抄襲。

 

而余正煌的律師張祐齊表示,和余正煌討論後發表聲明,余正煌對台大認定他並無抄襲深表欣慰,針對余正煌遭誹謗及違反著作權之指控等相關情事,在適當時間提出告訴。張祐齊也在臉書PO文表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余正煌名譽受損將提告:考慮對林智堅提違反著作權告訴

 

律師吳俊達解釋,余正煌名譽遭受侵害,將蒐集證據提起妨害名譽訴訟,目前沒有對林智堅提告,但林智堅論文涉及抄襲,他們將參考台大的審定結果,考慮對林智堅提起違反著作權的告訴。

 

至於是否要林智堅退選,張祐齊說這是政治問題,他們不回應。

 

管中閔:台大會加強學術倫理規範宣導教育

 

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這次事件對學校名譽傷害甚鉅,而學術倫理需靠師生自覺和自主判斷,未來台大會加強對學術倫理規範的宣導和教育,避免再發生違反學術倫理的事情,傷害台大名譽。

 

拐角》棄飛行夢接家業  卻與父親衝突 

 

茶園可說是張家齊童年的「遊樂場」。阿公張健業從事製茶、開發機器事業,子承父業的張木榮亦殫精竭慮,從他跟我們分享日治時代製茶文件即可洞悉一二。張家齊頭份老家的門檻,留下了台灣高山茶、烏龍茶業者與日本、南非外國人的腳印;三代製茶世家,練就了張家齊一口品茶好味覺,卻也成了「沉重包袱」。

 

一三年是他人生抉擇拐角的重要時刻。年少有著飛行夢的他,考取民航機師後,為累積飛行時數需上百萬學費,家裡卻不允許,他索性就外出兼差籌錢,硬咬牙也要堅持夢想。但,有一次父親打磨機器時,被尖角刺傷送醫,那是頭一次,他感受到印象中原本強壯的父親,也有嬴弱的一面,一度「離巢」的孩子決定接家業。

 

「我喜歡東方美人茶重發酵茶類,這要靠製茶師的功夫。」迥異父執輩輕發酵手法,他將茶菁「玩弄」於炭火間,透過重發酵烘焙,控制溫、溼度來提煉風味。

 

只是,創新與傳統手法「相遇」成為爭吵引線。「父親就當著長輩面前說:傳統方式好好的,這樣的搞法烘不出好茶。一百多年來研發出的製程還要改變什麼,你能改變,我們都改了!」張家齊回憶投入家業初面對父親執拗的局面。張木榮則解釋:「他總提我罵他,那是『建議』。」唇槍舌劍在緩緩而升的火候裡張揚著,埋藏於後的,是一股放不下的操心。

 

當許多茶二代大放厥詞要行銷國際,張家齊直接用行動證明自己。「就挑最高殿堂挑戰。」那時在他眼中的舞台,就是英國星級美食大賽Great Taste Awards。無奈,一八年,他以一件在新竹賽事相當於二等獎的東美茶參賽,卻鎩羽而歸。

 

張家齊

2019年到英國倫敦比賽,張家齊(左)還在大英博物館附近擺攤泡茶請外國人喝,推廣台灣茶。(圖/張家齊提供)

 

張家齊

 

挫折》茶世家被淘汰   力圖扳回顏面      

 

當時評審的評語是:「滋味太輕薄沒有讓人留有印象,且蜜香輕柔。」這樣的結論,對出身茶世家的他來說打擊很大,「原來我們曾經進貢給日本天皇、英國女王,具備實力的茶進到國際比賽卻不行。」他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從批評中找出進步的動力。「英國比賽淘汰率約六五%,國內賽約三分之一;我從評語了解被淘汰原因。」他朝重發酵手法前進,隔年再次參賽進階到一星。

 

溫、溼度是重要變因之一,每天起床第一件事看天氣,成為他的日常。「用科學儀器檢測含水率,若超過一○%就會潮變、產生霉味,救都救不回。我用電驅動的無火炭焙機來穩定溫度。」談起製茶宛如科學家般嚴謹的張家齊直言,「茶,都能修飾;我光找一種茶的完美曲線,就烘焙超過二十段(次)。不見得要烘焙出如凍頂茶、鐵觀音的火焦味,依舊能產生口味濃郁的茶湯。」他解釋二○年得到二星的關鍵。

 

「茶菁原料太細膩,隨便動一個細節就可能損壞。蟲咬、炒茶、揉捻、烘焙等四道工序,就可能傷害四次。所以更要小心操作溫、溼度參數,差一個百分點就會產生不同口味的變化。」有次他不小心烘焙過頭,茶葉聞起來很香,喝起來卻沒有味道,個中差異在於:「香氣分子被(火)逼到表面而沒停留在茶葉內;為了不浪費,燒掉的茶菁就磨成粉做成蛋糕。烘焙失敗的茶葉原料就超過六十台斤,成本約四十萬元。可惜了、心疼了……。」張家齊的口氣中帶著許多捨不得。

 

二星走到三星,看似一步之遙,難就在毫釐間。「浪菁更頻繁、烘焙起降八到十度,但次數增加。買梅納反應相關原文書來看,找出讓食物風味更香、貼近茶風味的方法。在國內比賽茶是不留茶梗的,因為不漂亮,卻是驅動梅納反應的火種。」他點出達陣最後一哩路的關鍵。

 

此時,張家齊的敵人不是其他對手、也不是父執輩的陰影,而是不斷追求終極口味挑戰的自己。

 

那段時間,他,奶爸和製茶師雙重身分,一肩挑起。每天兩點一線,台北和頭份兩地跑。早上送兩個孩子到保母家,馬不停蹄到頭份研發製茶,下午四點半驅車北上接小孩回家、洗澡、睡覺忙亂一陣後,才有閒暇再繼續白天的研究製程及處理訂單。直到現在,他一天僅睡三小時。

 

「二胎最累,孩子出生只有一千六百多公克,是早產兒;他要研發和處理訂單,一起來……」太太羅宥騏回憶道。有天,午夜時分,睡到一半起身的她,看見他還在客廳忙便脫口一問:「你會不會後悔放棄飛行夢想,投身傳統茶產業?」讓他當場落下男兒淚。

 

擔任上市公司高階主管的羅宥騏透露:「結婚時,我對他說,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容易,至少走一遭才不後悔。他製茶過程也滿孤單的,專業不同,我不容易幫助到他。」言短情長,盡是奧援。

 

期間,張家齊也擔心經濟問題,但羅宥騏總是正向地回他:「苦日子總會過去,因為孩子會長大。」羅宥騏的父母難免擔心,但她對他們說:「我們又不是不會賺錢,我會過得讓你們不擔心。」兩人的承諾達標,岳父、岳母也成了張家齊日後出國比賽最佳後援手。

 

     一九年,他以東美茶奪得一星的同時,其所研製的一款果香紅茶在地主國也拿下三星大獎,是該獎項自一九九五年成立、唯一台灣人拿到此殊榮者;二一年,此款紅茶也在日本奪下綠茶協會特金賞,亦是該獎項成立十五年唯一以紅茶得獎的台灣人,參與者多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產茶國或地區茶企業,由跨國專家組成評審團,影響力堪稱亞洲茶界「奧斯卡」。

 

「沒有包袱,製作紅茶較大膽。」張家齊剖析,所使用的南投茶菁產自高海拔,苦味和菁味過重;加上台灣氣候環境潮溼高溫,初製時就會封緊收藏,張家齊反其道而行,打開茶袋讓茶菁接觸空氣,苦菁味經過三、四個月的時間「洗練」逐漸淡化,而一般人常囿於變現,當然不會浪費等待的時間。「這支紅茶研發、試錯就花兩年。」張家齊語氣中帶著一絲淡定。

 

兩代

兩代對製茶想法與手法不同,各執一方。但在現場,可深深感受到鮮少稱讚張家齊的張木榮(右),因兒子得獎的喜悅。(攝影/蕭芃凱)

 

創新》把茶當精品推廣  放眼國際市場

 

「製茶風味非傳統表現手法;他有足夠的茶知識為底氣,也能利用科學化研究茶烘焙中產生的化學變化,進一步改良。將茶當精品推廣,為自己開創出一條創新之路。」本身正職是安親班主任、斜槓則是一家雲端廚房老闆,一九年陪伴張家齊到英國參賽的友人黃致升觀察。

 

自認非「比賽獵人」的張家齊,下一步挑戰是商業模式的建立。「擦亮自己品牌,放大格局與放眼國際市場。」也在台師大、醒吾科大講課,同時也曾受邀至文華東方酒店米其林一星餐廳雅閣教授茶佐餐教育訓練的他,對於下一步想得細膩,走得亦戰戰兢兢。

 

東方美人茶因受小綠葉蟬著涎,得以有獨一無二的蜜香滋味;如同張家齊參加國際比賽,一開始落入失敗區到奪冠過程道路上,同樣觸碰到種種人情冷暖的「叮咬」,但從結果來看,這滋味可回甘了!他是一個鐵血映照,當然,得獎後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歷年Great Taste Award台灣星級得主

張家齊是唯一同年奪得兩個三星大獎獨立製茶師

 

標紅色字為張家齊代表出賽產品名,2019年後台灣參賽無得名者。

 

 

資料來源:Great Taste Award網站

資料整理:黃亞琪

 

 

張家齊

延伸閱讀
台大審定會認定「抄襲情節嚴重」,建議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本人回應了
台大審定會認定「抄襲情節嚴重」,建議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本人回應了

2022-08-09

林智堅論文案關鍵人物回應了!余正煌堅定表態「本人未有任何抄襲情事」
林智堅論文案關鍵人物回應了!余正煌堅定表態「本人未有任何抄襲情事」

2022-07-27

每月定期定額1萬,退休能領3600萬!0052比0050更會漲,45歲開始也不晚...達人揭「2重點」:股市賺錢的關鍵
每月定期定額1萬,退休能領3600萬!0052比0050更會漲,45歲開始也不晚...達人揭「2重點」:股市賺錢的關鍵

2024-12-05

玉山金、第一金...每月存股1萬,20年後資產多少?他揭殘酷真相「定期定額不會變有錢」:1招快速累積張數
玉山金、第一金...每月存股1萬,20年後資產多少?他揭殘酷真相「定期定額不會變有錢」:1招快速累積張數

2024-11-11

買200張00919,跌1、2元就嚇跑,換股鴻海更慘....原本能領56萬股息,現在倒賠80萬:存股不該犯的4個錯誤
買200張00919,跌1、2元就嚇跑,換股鴻海更慘....原本能領56萬股息,現在倒賠80萬:存股不該犯的4個錯誤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