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如果我是台灣人,國防預算會想拉到GDP的10%!」 前美軍高官:台灣面對生存威脅 準備程度竟低到不行

「如果我是台灣人,國防預算會想拉到GDP的10%!」 前美軍高官:台灣面對生存威脅 準備程度竟低到不行
海軍成功級巡防艦發射標準防空飛彈。

劉煥彥

政治社會

國防部官網、CNAS官網、世界銀行官網

2022-08-05 18:00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台灣的國家安全及國防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在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午宣布捐出30億元國防基金前,曾操刀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的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就呼籲,直接面對中國威脅的台灣及日本,都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確保有足夠的自衛能力。

柯伯吉在《日本經濟新聞》昨(4)日刊出的專訪中直言,中國的軍事支出每年增加6~10%,且連續25年如此,更別說中國一開始就把台灣列為軍事建設的主要目標。

反觀美國倍多力分,守備範圍廣及全球,不僅投入歐洲的力道大增,未來也可能增加對中東的軍力,再加上在亞洲的安全承諾,負擔自然不輕。

柯伯吉在專訪中不客氣的說,台灣面對真正的生存威脅,準備程度卻低到令人吃驚,「如果我是台灣人,我會想把GDP的10%花在國防上!」

 

「若中國控制台灣,將能稱霸亞洲,深入太平洋」

 

2020年8月國防部聲明指出,根據行政院通過的202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防部公務預算年增4.44%至3668億元,加上新戰機採購特別預算290億元及基金預算576億元,整體預算為4534億元,佔我國GDP比例2.36%

 

柯伯吉於2017~2018年擔任美國國防部負責戰略及軍力發展的副助理部長,卸任後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國防計畫主任,後來創立了專研大國競爭戰略的研究組織Marathon Initiative,並曾於2019年訪台

 

柯伯吉在專訪中分析,若哪一天中國以武力控制了台灣,不僅就等於站在日本的大門了,也得以稱霸亞洲。中國海空軍從此可以深入太平洋,甚至有能力切斷美國與日本間的聯繫。

 

若真如此,與日本有安保條約的美國將更難保衛日本,中國也更可能對日本頤指氣使。

 

 

「日本應馬上把國防預算拉到三倍」 否則失去台灣代價更高

 

柯伯吉說:「然而,日本只花接近1%的GDP在國防上,日本政府理論上計劃在未來五年提高至接近2%。這樣做實在不合理,因為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官戴維森上將(Philip Davidson)曾估計中國希望在2027年有能力攻台。」

 

「日本應該馬上把國防預算拉到三倍,並且與美國緊密結合,建立可阻止敵人的武力。」

 

「我明瞭這樣做很難,但如果不這麼做,後果就是台灣可能失陷,日本就得花上比GDP的2~3%更高比重的(國防)支出,才能保護自己」。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東亞主要國家2020年國防支出佔GDP比重,以新加坡的3.2%最高,南韓的2.8%次之,日本則只有1%

 

 

共機擾台常態化 恐降低我警戒程度

 

柯伯吉也分析了共軍對台灣佈署的限制及威脅。

 

「中國的問題在於,想要跨海入侵台灣會有很多跡象,它們知道如果集結大量部隊,看起來又像準備登上飛機或軍艦,美國人都會看到的。」

 

「如果(共軍)一直佈署在海岸,就會減少台灣及美國可以應變的預警時間。」

 

他也指出,中國也可能將共軍飛機侵擾我防空識別區的行動常態化,看起來就像例行日常飛行,又不挑釁,讓台灣感覺愈來愈麻木。

延伸閱讀

「共軍導彈將飛越台灣本島上空」 國防大學專家:台灣海空防衛挑戰只會更嚴峻 所以建軍備戰必須做這件事
「共軍導彈將飛越台灣本島上空」 國防大學專家:台灣海空防衛挑戰只會更嚴峻 所以建軍備戰必須做這件事

2022-08-04

「未來一年半是台灣民主體制最脆弱時期!」 中國恐全面滲透以影響九合一選舉 但台灣至少有兩招可反制
「未來一年半是台灣民主體制最脆弱時期!」 中國恐全面滲透以影響九合一選舉 但台灣至少有兩招可反制

2022-08-04

美軍重兵集結台灣周邊! 三艘「航艦+輕航艦」全到齊 還有近百架飛機 都是為了裴洛西護航
美軍重兵集結台灣周邊! 三艘「航艦+輕航艦」全到齊 還有近百架飛機 都是為了裴洛西護航

2022-08-02

他靠1檔0050,年賺1151萬!0056、00878、00919、00929績效大PK「領息後沒做1件事,別買高股息」
他靠1檔0050,年賺1151萬!0056、00878、00919、00929績效大PK「領息後沒做1件事,別買高股息」

2024-07-12

57年泵浦大廠二代轉型,攻黃仁勳口中的AI伺服器散熱關鍵…台達電也主動找上門,營收、獲利創新高
57年泵浦大廠二代轉型,攻黃仁勳口中的AI伺服器散熱關鍵…台達電也主動找上門,營收、獲利創新高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