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縫插綠:台北市最迫切的建設!
星期五到東森新聞台錄影,走在忠孝西路上,往西邊看,台北車站前的忠孝西路上,我只看到一棵樹。今天是大暑,台北市的氣溫高到37、38度,在太陽烈日下,走在馬路上,單是柏油散發出來的熱氣就令人受不了。
歷任台北市長候選人,從馬英九到柯文哲,他們競選前都曾經到我的辦公室來拜訪,我都開門見山跟他們說,要想辦法把這個城市變美麗,當務之急,努力種樹,把台北市的森林覆蓋率提升上去!這次要競選台北市長的陳時中請我幫他補修財經課,但我花了一些時間和他分享我對台北市的看法,這其中第一堂課就是種樹。
台北市的面積271.8平方公里,其中,116.9平方公里是平地,林地只有58.76平方公里。按照台北市路燈管理處統計,台北市的行道樹有8.7萬棵,樹冠覆蓋率只有1.3%,如果要提升到20%,台北市要再種150萬棵樹,但一個城市的樹冠覆蓋率要提高到40%,才能抵銷柏油散發的熱氣。
過去的十幾年,台北捷運施工,把原本路邊大樹移開到福德坑等樹銀行,但存活率很低,很多幾十年的老樹在移植中枯死。現在捷運通車後,因為地底下是水泥,路邊重新種植的路樹都是淺根,風一吹就倒,而且長不大。
現在台北市有路樹的大馬路,只剩下敦化、仁愛及中山北路。樹木最少的是忠孝西路。未來的台北市長一定要想想如何讓忠孝、信義、和平及羅斯福路等捷運施工完成的路段能夠讓路樹長大。
我建議陳時中部長要回頭閲讀台北市的歷史,例如,台北市南北向馬路,南路、北路在哪裡分段?答案是八德路!
八德路的前身是中正路,最早的台北市從中山路與中正路開始,在行政院旁的中山,中正交會的地方,原本有一個圓環,本來中正路分東西,但中正西路太敏感,於是,東西向的中正路變成忠孝東西路,而在華山特區前的東北向變成八德路,南北向的南路,北路以八德為分界。
台北松山機場在1936年就開闢了,敦化路1956年從10米、30米,到1968年變成70米的林蔭大道,在這個演變中,可以看出歷任台北市長的眼光和用心。我也向陳時中部長談到陽明山11個碉堡,15座草原的故事,還有陽明山的牛群⋯⋯
一個城市的偉大,必須一點一滴用心治理!很多政治人物在競選舞台上聲嘶力竭吶喊,但真正用心的人,一定要努力做功課,把一生的心血奉獻給這個城市,這也是我對阿中部長深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