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三十多年來,僅維持每一百床至少有一名社工人員的最低標準,加護、安寧等特殊病房還未納入計算。
然而,隨著時代變化,醫務社工師的功能愈來愈多,應適度增加人力。
凌晨兩點多,電話鈴聲突然響起,花蓮門諾醫院社會服務處主任李冬梅瞇著眼睛,接起護理師打來的求救電話,「不好意思,我們忙不過來,突然有性侵案件要處理。」
這已經是李冬梅連續三天在睡夢中被喚醒,但她還是強打起精神,聯絡部門的醫務社工師出勤。社工師於凌晨三點左右抵達醫院,立刻與被害人會談、陪同驗傷採證、評估可能的需求,並申請醫療補助,最終將證物交給警方後,已經過了清晨五點,但上午八點又得到醫院工作,只剩不到兩個小時能夠補眠。
「因為人力不足,這位同事不好意思請補休,但實在於心不忍,還是請她中午先回家休息。」睡眠也被打斷,但至少不必親自到院的李冬梅說。
像李冬梅這樣,由醫療機構聘僱的醫務社工師,目前全國約有兩千人,相較於二○二一年底全國醫療院所共有十七萬餘張病床,平均每位醫務社工師服務約八十五位病患。這樣的人力配置,大致符合衛福部醫事司頒布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三條規定:「急性一般病床一百床,應聘一名社工人員。」
一比一百配置 不符當代需求
實務上,醫務社工師的職責內容不僅包含陪同性侵、家暴受暴個案就醫與通報外,舉凡路倒病人的安置與通報、住院個案的關懷及福利申請、說明器官捐贈流程等,都是由醫務社工師穿梭溝通。在規模較大的醫院,醫務社工師還能成立早產兒童、癲癇病友、乳癌病友關懷團體。
醫務社工師的工作內容不但包山包海,且工作量遠比數據呈現的更吃重。因為所謂「急性一般病床」,並不包含急診、安寧、加護這類通常更需要社工師協助的特殊病床。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劉淑瓊分析,醫務社工師雖是醫療團隊裡的重要成員,但許多醫院認為聘用社工師無法創造收入,因而忽視醫務社工師的專業,往往僅在合法範圍內聘用最精簡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