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大未來》新南向推動2.0開跑,4專家見解!林佳龍:台灣不能只做線性分工的隱形冠軍

台灣大未來》新南向推動2.0開跑,4專家見解!林佳龍:台灣不能只做線性分工的隱形冠軍

黃浩珉

政治社會

攝影 陳睿緯

2022-06-30 14:28

台灣自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以來已有不少成果,但國際的政經局勢不斷變動,在疫情、通膨、戰爭等挑戰中,台灣在新南向的前景上,能有何種機會?

 

今(30)日,由《今周刊》主辦的「2022台灣大未來:黃金十年 預見2032的台灣」國際高峰會上,由《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擔任主持人,邀請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林佳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葉偉傑、永聯物流開發財務長張英微等人,以「智慧結盟.創建未來─新南向新前景」為主題,從不同角度分享對新南向的觀察跟建議。

 

林佳龍從政策背景談起,表示1990年代時李登輝提出的南向政策,當時是避免向中國傾斜,因此提出戒急用忍,而鼓勵傳統產業投資東南亞。2016年,總統蔡英文上台後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則主要是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台商開始南移。2021年之後,則是全球產業鏈重組的時代,「現在某程度是新南向政策2.0,強調科技數位、產業創新。」

 

在美中競爭下,林佳龍指台灣不能只做線性分工的隱形冠軍,應該要有新的思維與作法。以台灣四大優勢產業為例,包括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城鄉,以及智慧醫療,都是龐大的發展機會與商機。

 

▲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 林佳龍

 

這些優勢產業的輸出模式也必須要有創新,林佳龍認為創新有三大重點,包括建立信賴供應鏈,讓設備去中國化,加速強化台灣進入產業鍊重組過程;以及藉由數位創值服務,創造台灣就業機會;最後是系統輸出BOL(營運本地化)模式,帶動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共好。據此達到數位新南向的目標。

 

林佳龍說:「產業需要人才!全世界都是我們的人才,包括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台灣在人才方面的挑戰分別是高階人才分布不均,半導體產業磁吸了大量的數位人才,這對系統整合產業就不利,高階人才供不應求,「像是實體製造業人才不容易移動,未來要解決數位製造的問題,數位人才可以跨國境移動,這些人才能透過線上、線下的整合。」除此之外,高階人才也需要提升跨域整合、創新的能力。

 

「不論是什麼西進、南進,要自己上進。」林佳龍認為有兩大政策方向可供參考,第一個就是要從教育創新,未來的職能組合要能跨域整合,適應市場、科技的變化,「職能組合是堆積木的過程,因此教育體制也要持續創新。」其次是要延攬國際人才,或是讓台商做跨領域的培訓,「這方面,突破空間、時間的障礙,能做線上、線下的學習。」

 

黃志芳則說,「全世界的國家面對經濟寒冬,在這個全球景象上,除了通膨怪獸、COVID19,沒那麼容易就擺平以外,再加上俄烏戰爭,改變地緣政治,也改變經貿、金融、貨幣的格局。」

 

他表示,每個國家都在思考經濟寒冬、面對風暴,另外一個現象是,在這個趨勢之下,全球化出現很大的變化,未來與世界的合作出現新樣貌,台灣跟新南向國家要有什麼新的視野,是他一直在思考的。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 黃志芳

 

川普推動2018年與中國的貿易對抗,全世界的供應鍊重組,區域製造中心崛起。2021年台灣出口東協達825億美金,成長35%,遠高於中國、日本、美國。當全球供應鏈重組、全球化到一個段落,全世界在尋求區域結盟,正印證我們要跟新南向國家合作。

 

接下來,怎麼合作?新南向推動5、6年,進入2.0階段,未來將以人工智慧、生物科技、聯網、下時代的通訊、低軌衛星串連為重點,必須要跟區域夥伴結盟,著眼於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科技產業。

 

台灣必須著眼這些下時代科技的合作,全世界的潮流,要找最密切、靠你最近的夥伴建構生活圈,科技、區域化的趨勢之下。台灣在資訊中心管理、雲端、數據服務,軟硬體都是非常好,但新南向國家的數位科技超前台灣。跟新南向國家合作、結盟要因應全球趨勢,最親密的夥伴一定是在旁邊,數位科技是重要的。

 

永聯物流開發財務長張英微則說,在總體經濟下,消費力的成長,物流需求已提升,她觀察到往南發展的型態。例如倉儲的樣貌可以帶入綠能的概念,進行後續整合,將傳統的倉庫演變成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永聯物流開發財務長  張英微

 

或許在過程可能會有質疑,認為只是用來儲存的倉庫,需不需要投入這麼多人力、資源?但永聯站在長期角度看市場發展。從長期角度出發而言,我們必須堅固我們的產品,才能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希望可以建置東南亞物流設施,這是我們所看到的機會。

 

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葉偉傑則從新加坡角度出來來做分析,他認為科技創新推動現有商業模式,必須加快腳步,確保競爭力,數位轉型不只因應經濟的選擇,更是新加坡經濟的未來。

 

企業要面對產業、服務變更短週期的挑戰,必須多運用數位科技,改進他們業務的運行。「從我們的觀察,透過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許多數位科技,讓中小企業能進入國際市場。」

 

▲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 葉偉傑

 

在整體政策的規劃下,新加坡政府、企業一起合作推動一系列數位發展的工作。葉偉傑說,他期待台灣要成為致力於數位發展的國家,以製造、數位經濟的實力,讓台灣成為東南亞國家成為數位發展的夥伴。

 

剛到任一年的卡森發現這樣不但沒用,被罰的人還將「受苦」當光榮,拿來吹噓。受罰次數越多的人,在監獄的地位越高,紀律因此更難維持。

 

卡森看出少年犯想用「硬碰硬」來強化男子氣概,如果使用反向思考呢?他得到法庭許可,實施新規定。凡是違反規定的人,要吃三天嬰兒食品!一開始,犯錯的人都拒吃。但餓得受不了,只好乖乖吃。因為沒法吹牛,只會招來嘲笑,江湖地位崩潰。

 

這招成效明顯,其他少年監獄也紛紛跟進,卡森因此還被選為「警長之星」。唯一缺點是嬰兒食品的價錢太貴。這就是面對一樣的問題,有不一樣的解法。

 

創意

創意需要有不同領域的思惟模式,互相連結與整理,才能觸類旁通,解決問題。

(插畫/李俊健)

 

不同解法換專利 台灣靠免削鉛筆走天下

 

再來看鉛筆,鉛筆可說是完美的書寫工具,但這項工具有個缺點──使用時必須麻煩地削鉛筆。

 

台灣有位洪勉之,他是造船工人,每天辛苦工作,回家還要給女兒削鉛筆。他心想:能不能有個免削鉛筆?他以斗笠為靈感,把鉛筆芯做成像斗笠堆那樣一節節的,要用時再一節節地「擠出」。

 

他在一九六○年代以八百萬新台幣,將專利賣給紡織大王莊金池先生。而莊金池在一九六七年開設百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六九年六月將免削鉛筆推向市場。上市後行銷全世界,取名Bensia,就是台語「免削」的發音。Bensia還登上大英百科全書,是第一個聞名全球的台灣話。不一樣的解法創造龐大商機,更造福全世界的人。

 

為什麼會有不一樣想法、不一樣的解法呢?並不是腦子有什麼不一樣,而是一樣的腦子,思惟模式不一樣。老話說:「一次可能是意外,兩次可能是巧合,三次、四次就一定是模式。」

 

如果我們的思惟模式是創意型,那創意就會源源不絕。反過來,就算有運氣,我們也認不得。好像人家在下圍棋,如果你不會圍棋,黑黑白白你不知道在下什麼?因為你腦子裡沒有圍棋的模式。如果你不會打麻將,電影演到麻將,你就不知道人家在做什麼?

 

要有創意的思惟,必須有來自不同領域的思惟模式,組成相互關聯的框架,整理間接和直接的經驗。像查理.蒙格說的:「最少要有八、九十種模式,才不會被人當傻瓜騙。」

 

也如費茲傑羅說:「要評斷一個人是否具備第一流的智慧,就是看他有沒有能力在心智中,同時存在兩種對立的概念,而仍能保持正常運作。」

 

反過來,如果只有單一的思惟模式,就會扭曲現實,讓現實符合你的模式,變成「削足適履」,像手裡拿著錘子,眼中的世界是一根釘子!

 

創意是,看一樣東西,有不一樣看法。創意是,有一樣問題,有不一樣解法。

 

創意是,一種思惟模式,不是一個點子!

延伸閱讀
台灣大未來》深耕新南向成績亮眼!國貿局帶台商「打群架」,讓世界看到台灣的軟實力
台灣大未來》深耕新南向成績亮眼!國貿局帶台商「打群架」,讓世界看到台灣的軟實力

2022-06-30

台灣大未來》打造宜居城市又要發展產業,如何辦到?鄭文燦、陳其邁、翁章梁分享「治理關鍵密碼」
台灣大未來》打造宜居城市又要發展產業,如何辦到?鄭文燦、陳其邁、翁章梁分享「治理關鍵密碼」

2022-06-30

台灣大未來》企業如何透過併購走出新局?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親揭2大關鍵心法
台灣大未來》企業如何透過併購走出新局?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親揭2大關鍵心法

2022-06-29

台灣大未來》今年通膨是場完美風暴!中信金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解析:下半年通膨一定會回落
台灣大未來》今年通膨是場完美風暴!中信金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解析:下半年通膨一定會回落

2022-06-29

川普嗆開除鮑爾「我開口他就得滾蛋」!美參議員示警「美股一定爆炸」,高盛:黃金可能飆4500美元
川普嗆開除鮑爾「我開口他就得滾蛋」!美參議員示警「美股一定爆炸」,高盛:黃金可能飆4500美元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