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熬了長達七年,從盤點、分析製程廢棄物,到投入廢棄物再利用技術研發,再找到新創公司合作,如今已成功讓廢塑料、廢液、廢膠條、包材、研磨廢水等製程廢棄物,可以回收再利用,創造出愈來愈大的半導體製程循環經濟價值。
2022年,日月光在推動循環經濟邁入新的里程碑——成立「資源循環再生中心」。「今年成立資源循環再生中心,就是要把廢棄物拿回來自行處理。」日月光廠務環工處處長易良翰胸有成竹地說,過去日月光部分廢棄物委外處理,現在要全部拿回來重新審視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新里程碑 資源循環再生中心啟用
在這座「資源循環再生中心」,研究人員將分析:可否回到原製程?能不能做成再生產品?可以變成其他廠商的原物料嗎?
「資源循環再生中心」的落成,也象徵著日月光朝「2030年廢棄物資源化達100%」與「零廢棄物」又邁進一大步。「如果單靠日月光很難達到這個目標,所以要與上下游的供應鏈一起合作。」易良翰指出,過程中需要有一些改變與突破,尤其要再去重新審視廢棄物處理流程,並找到廢棄物更好的價值,而且這些價值可以為日月光及其供應鏈做循環再利用,創造出半導體循環經濟的價值,是日月光規劃的循環經濟藍圖。
在這個藍圖中的兩大任務:首先是要尋找廢棄物的價值;其二是,思考整個供應鏈能否重新設計,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這當中,不僅要導入新技術,也要有新的突破與設計,因此除了同業的合作之外,也要有異界的結盟。
聯手新創公司 接連孵化循環經濟創新技術
以日月光已發展出的循環經濟創新技術——廢塑料培燒技術開發及廢液熱能整合為例,是透過熱裂解技術轉換為乾淨能源,如氫燃料電池發電,並提供作為培燒電木板熱源再製成活性碳回收再使用。
「每月有300多噸的廢液,作為培燒電木板熱源再製成活性碳回收使用。」日月光廠務環工處環境工程部資深經理凃秀妹估算著,300噸的廢液可以產生150瓩的用電量,但是不會全部轉換為氫燃料電池的發電量,會有部分轉到熱能去培燒電木板。以電木板培燒,一噸大概可以產生超過400公斤的活性碳;日月光一年大約有20噸的電木板,約可燒出8噸的活性碳。
日月光開發出廢塑料培燒與廢液熱能整合技術,整整耗費五年的時間,過程歷經研發中心測試,並找來高雄大學教授共同研發,投資金額高達2~3億元。「電木板做成活性碳的技術很困難,而且當時產業還沒有開發出這種技術,因此日月光也找來新創公司溙鼎合作。」凃秀妹提到,日月光在實驗室開發出技術之後,把實驗技術的結果轉給溙鼎,讓溙鼎去做設備的開發,再用於循環經濟的專案上。
還有鎳廢液循環再生技術,日月光透過攜手設備新創公司承發科技的創新「有機碳吸附技術」、以及衛司特公司「電解技術」分別產出氯化鎳與鎳棒,一年分別可以產生9噸鎳棒與600噸氯化鎳。
另外,針對研磨廢水回收矽粒產品化,日月光也透過燭式過濾設備回收矽粒,再透過壓模產生矽碇,可取代鋼鐵產業中的矽鐵,並可運用添加於煉鋼的電爐、轉爐製程作為升溫劑使用。目前每年日月光產出的矽粒約3噸,會做成矽碇其實還要加上一些其他的燃料,所以一年轉換約6噸的矽碇。
「其實日月光研磨廢水花了很多心思,一開始真的花了4年的時間。」凃秀妹強調,4年前日月光準備開發研磨廢水的技術時,業界還看不到太多這樣的技術,實際成功的案例也寥寥可數,雖然日月光觀察到研磨廢水中的矽數量很多,但是怎麼把矽拿出來是很重要的技術,因為在高科技研磨的矽,粒徑微小,所以要開發出粒徑更小的過濾設備,最終投入1200萬元的費用,攜手設備新創公司勝億公司合作,買下開發的設備自己生產矽粒,今年終於賣出第一批矽。
凃秀妹回想當時,日月光也花了很多時間找尋矽粒廠商,研究如何把日月光生產的矽粒轉化為矽碇,才可以做鋼鐵廠的升溫劑,給鋼鐵廠再利用的部分,還要取得政府的許可又要耗費一年的時間,包括文件提出、專家審查,才可以合法的量產。
事實上,2015年日月光開始盤點製程中的廢棄物,發現廢棄物的種類與量能可觀,因此隔年研發人員開始做很多的成分分析。如今,每年日月光都至少會開發出二至三項循環經濟創新技術,要化腐朽為神奇,讓外界見識到日月光熬了多年而成的,將製程廢料變黃金的「神奇煉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