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2030年廢棄物資源化達100%與零廢棄物願景,日月光已發展出生產用廢膠條循環再利用、包材循環再利用及創新等循環經濟創新技術,創造出更大附加價值的「膠」換經濟。
為落實2030年廢棄物資源化達100%與零廢棄物目標,日月光已聯手產業鏈上的供應商與合作夥伴,透過重新設計、循環加值、回收還原、共用經濟、循環農業與產業共生實際作法,創造出半導體業的循環經濟價值。如今,日月光在經年累月之下,已發展出以塑膠廢棄物為核心的循環再利用產品,打造出「不再是泛泛之膠」的循環經濟。
廢膠條高值化 大開「泛泛之膠」經濟
以廢膠條高值化為例,現在已將其製磚或精練,前者應用於公共工程、民間單位或特約廠商;後者則應用於鞋業、玻璃業、塑膠業的耐火或陶瓷材料。「日月光一年產出的廢膠條約達1200噸,一年可製成293萬個磚塊。」日月光廠務環工處環境工程部資深經理凃秀妹拿出數據指出,以製作環保磚來說,並不是100%都採用廢膠條製作,因為要做成綠色建材,或是高強度磚塊,廢膠條在磚塊的材料佔比約30%,所以估計一年大概可生產200萬塊的環保磚。
至於要應用在耐火材料領域,1200噸的廢膠條可以做成900噸的二氧化矽,生產出逾200萬塊的防火板。「廢膠條是研發單位去測試發想並完成的實驗結果,再找到新創公司合作投資設備與製程,並申請工業局的廢棄物再利用專案。」凃秀妹記憶猶新地說,由於合作的新創公司之前並沒有製作環保磚的相關經驗,因此日月光要開發應用於公共工程的規格時,必須要進行很多的測試;此外,因為二氧化矽可以取代傳統的水泥預料,過程中也協助合作的新創公司攪碎二氧化矽,並實驗各種比例的添加,以找到最合適的添加比例。
而這當中最辛苦、最挑戰的環節,就在於二氧化矽的潛在客戶群,在考量使用回收料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氣去修正製程與參數,導致在採購廢膠條做成的二氧化矽卻步,因此提高潛在客戶群的使用信心成為一大考題。細細來看,廢膠條在日月光的源頭原始分類至少有十種,包括長枝、短枝、脫膜膠、清膜膠等不同類型,精準分類成為確保二氧化矽品質穩定的關鍵。我們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做源頭分類。」凃秀妹舉例,之前在做環保磚的時候,日月光團隊也要仔細挑過,廢膠條裡面不可以不小心參雜其他廢棄物。
廢塑膠循環再利用 每月製造8萬個塑膠袋
另外,日月光還有包材循環再利用及創新的循環經濟技術,是利用廢塑膠再製成垃圾袋。每年日月光產出的廢塑膠達600噸左右,每個月可藉此生產出8萬個垃圾袋,並分送給日月光的員工使用。
在廢塑膠再製垃圾袋過程中,歷經廢料破碎、造粒製程、吹袋及製袋,最大的挑戰在於:台灣的垃圾袋部分也都會添加回收料的比例,以台灣的技術無法做到100%的回收料。後來,日月光也找到一家在美國處理廢塑料再製的新創公司合作,它們的技術特色是有100%回收的技術,所以日月光面臨的技術難度在於:必須要提供這家公司已精準分類的原料。
「日月光每年產出的廢塑料超過600噸,而是好幾千噸,但真正可以做垃圾袋是泡棉、氣泡布等特殊軟塑膠類的材料,所以必須要很清楚地分類。」凃秀妹表示,因為塑膠種類超過數十種,光是要教育員工就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讓他們瞭解:並不是所有廢塑膠的材質都可以製成垃圾袋,所以要精挑細選出100%可用的廢塑料。
此外,塑膠上面還可能有一些貼紙,或是膠帶、標籤,這些都要屏除在垃圾袋的原料當中,所以也讓日月光團隊耗費不少時間去除,更因此成立「資源循環再生中心」,希望可以把廢塑料做更有效的分類,並去除標籤化與貼紙等。
過程中,日月光也與新創公司有很多的磨合,討論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就是為了造就更穩定的產品。「2015年開始跟有使用二氧化矽的客戶請教需要做到什麼樣的品質?日月光就努力做到這樣的品質。」凃秀妹回想著篳路藍縷的過程說,就是經過這樣的磨練,現在日月光才能開發出這樣的技術,並成功讓廢塑膠再生,再次向外界證明擁有創造出更多半導體循環經濟價值的深厚底蘊。
為響應世界地球日,日月光高雄廠與所有同仁分享循環經濟成果—首批量產的「環保垃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