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六月底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電價調漲與否。學者認為,若不想過度刺激通膨,至少應先調漲工業部門與用電大戶電價,藉以合理反映發電成本、維護電力系統穩定。
「大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因為成本因素,不再賣電給台電了。沒辦法,煤價真的太貴了!」一名在苗栗縣與高雄市都有設廠,也與台電簽訂汽電共生合約的石化業者無奈地說。
「我們其實是希望,能不發電(賣台電)就不發電(賣台電)。現在煤價這麼高、電價那麼低,根本是發一度、賠一度,只是當初跟政府簽合約,必須在夏天賣電,只能自己吃下損失。」另一名工廠位於高雄市大社工業區的業者,也發出類似的感嘆。
國際煤炭價格上漲,促使「汽電共生」成本增加,讓石化業者叫苦連天,有些企業乾脆停止賣電給台電。今年三月,作為全球煤炭價格基準的澳洲紐卡索港(Newcastle)動力煤交易價格,最高飆到每公噸四四○美元,將近是年初最低點的三倍。
隨著國際煤價上漲,台電發電成本也跟著增加,今年前兩個月就累積新台幣一○五億元的虧損,若電價維持不變,虧損狀況勢必持續惡化。然而,今年三月底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卻以俄烏戰爭屬於特殊重大事件,須密切觀察,以及考量今年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二.三六%為由,決定暫時不調整電價,而且在不超過三個月期限內,等情勢較為明朗後,再召開臨時會討論。
擔心調漲後 引發通膨失控
不調整電價的結果,是讓台電的赤字如滾雪球般迅速擴大,今年前四個月總計虧損已達四六九億元,調整電價的情勢,顯然已相當明朗。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指出,無論從國營事業經營績效、國家整體能源政策,一直到落實二○五○年淨零排放目標,電價該調就調,更何況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的趨勢,短期內看不見逆轉的可能;若繼續凍漲電價,台電虧損情況恐將不可收拾,而這一筆帳,最終還是由全民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