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到13日,由國際組織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舉辦的世界大會在瑞典第三大城馬爾默召開,桃園市這次以生態物流主席的身份參與分享,回顧過程與收穫,率團的桃園市副市長李憲明表示,「能與世界各地的領導者齊聚一堂,這種人跟人接觸的溫度不是透過網路能傳遞的。」
原來,2019年ICLEI邀請桃園擔任生態物流社群主席城市後,新冠疫情隨即爆發,桃園在擔任主席城市的這3年,實體交流只能被迫停擺、改為線上。
會有這趟交流之旅,李憲明回憶,去年桃園排除萬難參加了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後,甚感收穫豐富,也讓桃園決心要參與今年的ICLEI世界大會,除了推廣生態物流以外,也希望和過去幾年無法碰面的城市領導者、專家們,交換經驗、相約下次見面的時間,李憲明說:「這就是此行最大的收穫。」
確實,當李憲明在ICLEI大會期間推廣桃園的成果時,包括瑞典馬爾默市、美國愛荷華州首府得梅因市、德國波恩市等城市首長,都希望有機會進一步與桃園交流永續城市治理及生態物流經驗。ICLEI秘書長貝京(Begin)更表示,希望8月份造訪東亞時,「有機會親自到桃園,看看這些讓人眼睛一亮的生態物流解決方案!」
此次大會交流中,李憲明與桃園市政府副秘書長邱俊銘、環保局長呂理德、研考會主任委員吳君婷、交通局長劉慶豐等人,共同向55個城市、800多個與會代表,分享了與民間企業、利害相關者的協力過程中,如何建立互信的經驗,包括與業者進行的工作坊、問卷調查等搜集資料的具體作法。
李憲明認為,桃園與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城市有很多共通性,包括極高人口密度、漸漸高升的土地使用壓力、持續擴大的電商經濟、越來越大的全球減碳和氣候調適壓力等。因此,除了已開發城市外,李憲明說:「桃園也希望有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加入生態物流社群,一起並肩努力!」
在全球2050淨零的框架下,桃園也訂下2030年減碳40%為目標,不過,李憲明也提及,在盤點市政現狀與未來目標的差距和需要配合的條件時,他們體認到:「我們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儲備都還在發展階段。」這也是為何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更多城市夥伴能彼此分享經驗、交流成果十分重要。
在台灣2050淨零路徑策略下,李憲明則以長期持續的生態物流政策為例,表示會盡量輔導更多物流業者完成碳盤查,以及進行更多物流人才的在職教育、未來人才培訓。疫情,影響了世界各地的物流業務,更凸顯了物流對民眾日常的重要性。
「如何邁向更永續的城市物流?」是李憲明持續問著自己的問題,也是桃園市在城市治理過程中,因應在地發展重點,而必須持續檢視的問題。此次疫後難得的國際交流,也讓各個城市再次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理念相似的夥伴,都在永續發展這條路上,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