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12)是國際護師節,長庚護理之家的護理督導邱綉玲,自護專畢業後即投入護理工作,職涯迄今已逾32年,奉獻於長期照護領域已7年多,帶領護理之家獲得醫策會醫療品質系統類「卓越社區機構」獎、國家醫療品質獎主題類「社區醫療照護金獎」、生策會SNQ長照類國家品質標章、衛生福利部「開發特殊照護創新服務」等獎項,今年更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獎-服務奉獻獎」的殊榮。
邱綉玲表示,護理之家住民大多有慢性疾病、或是重度失能需24小時提供照護,在照護目標上與急性醫院不同,必須著重在維持住民生活功能、健康促進、增進生活品質及尊嚴,讓住民及家屬信賴、安心,是護理之家照護人員努力的目標。
她說,護理之家住民的生命故事,每一件總發人深省。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因脊椎疾病影響四肢肌力及呼吸的小娟,身上插鼻胃管、氣切管及導尿管,伴隨她近6年,氣切管讓她無法清楚說話,起身坐在床上不到10分鐘已覺得喘、呼吸費力,也因手腳肌力不足,無法下床、無法拿物品,臀部還有一個褥瘡,棉枝上的棉球甚至可以整個沒入傷口中。
小娟原本由外籍看護在家照顧,因看護離境,小娟入住護理之家接受長照喘息服務。入住前詢問小娟和先生對護理之家有什麼期許,小娟用盡氣力無奈的說,「像我這樣還能做什麼?」。邱綉玲說,看到小娟這樣的無望、無助,身為護理之家照護人員非常不捨。
邱綉玲開始與護理師、照服員安排小娟的「離床訓練」,教導小娟深呼吸、擴胸運動,增加肺活量,還定時監測血氧濃度、生命徵象並維護安全,漸進式協助小娟從躺床、床頭抬高45度、60度,最後的目標坐在床緣、輪椅30分鐘。也運用護理之家發展的「生活化復能運動」,安排上肢下肢共10項日常生活活動訓練項目。
邱綉玲說,小娟因為肌力不足、訓練時很累,每每想放棄,但她們運用團體活動設計及引導,增強其每天接受訓練的意願與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小娟的褥瘡傷口逐漸復原,也進步到能在床緣、輪椅坐1小時,手部肌力可以舉起物品。由於小娟的握力及精細動作仍無法完成,邱綉玲和護師、職能治療師還討論製作輔具,協助小娟能握筆寫字,讓她可以寫下對孩子滿滿的叮嚀及祝福。
終於小娟可以自己吃飯、刷牙、洗臉,經訓練後鼻胃管也移除,得以返家照顧。小娟離開護理之家時,眼中充滿喜悅與自信,她感謝護理之家讓她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尊嚴的活著。
▲邱綉玲護理督導教導住民生活化復能運動。(照片/長庚醫院提供)
邱綉玲認為,小娟這個個案的成功不是偶然,「我們必須看到個案及家屬的需要,才能進一步提供完整照護」。她說,護理之家是長輩第二個家,當長輩年歲增長、失能、失智、衰弱…等,對治癒性照護處置無反應時,照護團隊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長輩身體舒適、維持自主尊嚴、症狀控制、情緒及靈性照顧,提供生命臨終前最佳的生活品質。
她說,住民臨終前,照護團隊也會提供安寧及臨終症狀照護,讓住民身體舒適,並與家屬討論臨終習俗和臨終禮儀等事項,也會陪家屬與住民說話、道別,最後帶著家屬幫住民擦身體、換衣服。邱綉玲說,「看到住民安詳的面容,感覺一切都圓滿了」。她回憶,某次參加一位住民劉爺爺的告別式,爺爺的兒女特別走向她說,「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為我們家人所做的一切,使當時最痛苦軟弱的我們得到很大的安慰。」劉爺爺已經過世3年多,邱綉玲說,劉奶奶還是常來護理之家探望他們,劉奶奶說『因為你們是我的家人』。
有感於台灣從2018年3月老年人口佔比達14.6%,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政府推估至2025年可再達20%,僅短短7年即邁入超高齡社會,邱綉玲強烈認為,「長期照護是現在、也是未來要面對的課題」。她將過去所有成果歸功於長庚體系提供的資源、護理之家每位成員的支持與努力,她期望今後繼續對自己的職務、對護理專業有所貢獻,持續打造一個被家屬及住民信賴,讓住民安心生活保有尊嚴,以及工作夥伴有成就感的護理之家。
▲邱綉玲護理督導今年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獎-服務奉獻獎」。(照片/長庚醫院提供)
▲長庚護理督導邱綉玲。(照片/長庚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