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今(29)日公布,將台灣主權評等由「AA」調升為「AA+」,並確認台灣的短期評等為「A-1+」。睽違近21年台灣主權評等再次來到AA+,評等展望為「穩定」。
對此,標普駐新加坡主辦分析師尹睿團隊在報告中指出,之所以上調台灣評等至「AA+」,主要基於台灣強健的外部地位與經濟表現。
尹睿等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數位化的速度加快,並提高對台灣半導體出口的需求。標普全球評級認為,台灣有所提升的平均收入水準,將因其強勁的成長前景而得以維持。
標普預期,2022年台灣經濟將成長2.8%,並使人均GDP提升至33,900美元,且以10年加權平均實質人均GDP成長率來衡量,趨勢成長率約可達到3.4%,即使與其他因基期效應而享有高成長率的經濟體相比,「台灣GDP的趨勢成長率也明顯更高。」
談及地緣政治變數,標普全球評級在其基本情境中假設,兩岸關係不至於明顯惡化。「儘管現任政府自2012年執政以來,與北京的關係即有所降溫,但我們並未觀察到經濟活動有因此受到重創。」
不過,報告也提醒,有鑑於歐洲的衝突情勢,兩岸緊張局勢近來已有上升,另方面,報告觀察,台灣快速高齡化的人口與國防需求,亦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增加政府的預算壓力。
整體來說,標普認為,台灣強健的經濟表現,正逐漸將收入提高至等同於更強的經濟面評估結果的水準,而儘管地緣政治緊張情勢略有升溫,使台灣依賴出口的經濟型態面臨逆風挑戰,但展望未來三到五年,台灣具競爭力的製造業,應不致於就此偏離成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