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問題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人類經年累月製造的廢棄物、一次性塑膠用品不斷入海,隨洋流在世界海域裡漂泊,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揭露公布,每年有800萬噸塑膠流入海中。
去年《今周刊》踏查全台,嘗試揭露海廢「台灣版」的來源,今年再度踏上舊地,看看除了「清理」外,我們還有什麼解決之道?
「我也不曉得救不救得活⋯⋯。」手持一根剛剛在堤岸邊拾起的漂流木,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就這麼沿著海堤爬了下去;擔心她不慎失足,同行的彰化縣環保局公務員全緊張地盯著她。
海堤漲潮,一如既往,一些海漂垃圾、冒泡的廢水隨著沿岸流湧入這個峽灣。這裡是彰化大城南段海堤,有兩隻小小的冬候鳥困在廢水中載浮載沉,施月英用廢塑膠棒艱難地把牠們勾回岸邊,然後用手捧著。
小鳥勉強發出微弱哀鳴,她用毛巾輕輕裹好牠們,「不曉得救不救得活,但至少,救了,就是個開始!」施月英像平時那樣爽朗地笑了起來。
▲大量海廢常因沿岸流湧入大城海堤,國有財產署負責清理這塊海岸,現在每天都有專人清潔,已比一年前(左圖)乾淨許多。
救了,就是個開始!
去年,《今周刊》走訪全台灣,對海洋廢棄物及海廢的產地進行了一次整體調查,大城南段海堤也在其中,2019年,綠色和平、荒野保護協會的「海岸廢棄物快篩報告」中,這段海堤被評選為第2髒的台灣海岸線,沿岸流不斷將來自中、日、韓以及台灣西部海岸的廢棄物捲進這個灣口。
這日並非每月大潮時刻,漲潮海水未淹沒整個海堤。國有財產署專員林建民剛好在現場,兩個外包淨灘廠商的阿姨則拿著簡單的道具,趁著潮間帶還無水,一件件將海廢拾起裝袋。再靠近海口一些則歸第四河川局管理,四河局外包的清潔人員,也在日頭下不斷撿拾垃圾。
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的區域劃分,是根據「屬地主義」分給各部會、地方政府,在彰化,國產署要負責清理大城南段海堤及北邊的伸港鄉海岸,去年他們在兩處已耗資565萬元,清出並去化近520公噸海廢垃圾,「向海致敬」政策實施近3年,清理超過1300公噸垃圾。
確實,比起去年,眼下的大城海堤乾淨多了。但大夥兒依然面面相覷,因為誰心裡都明白,這些「海漂」垃圾就像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簡任技正鄭介眉說的:「來來去去,永遠不可能清完。」即使向海致敬4年編列65億元,每年8成預算都用以清潔海岸,但終究是治標之舉。
施月英蹲在地上仔細觀察,除了海漂,連一些日本西之島海底火山噴發出的浮石,也漂流至此。海漂是世界性的問題,各國「共享」這些廢棄物,垃圾清完,又會跟著海流漂來,「清海廢」政策難不成總只能把死馬當成活馬醫?
不過,事情或許沒有這麼悲觀。
今年,《今周刊》再訪舊地,如同施月英的那句話,「不曉得救不救得活」,但是「救了,就是個開始!」有些改變確實已經啟動,一切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