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放眼世界,更該內觀島嶼。一旦我們張大眼睛,走入這塊土地時,將可以發現從產業企業、地方政府、在地人民一起翻轉、共同改變的力量。
尋訪「我城我鎮」,望與讀者一起看見每個認真努力的在地故事。
清明連假剛過,豔陽炙熱的南台灣已提前迎接夏季,走進高雄市杉林區的大愛村,成排的灰色建築與主要幹道上幾乎看不見人影,偌大的社區有如暑期停課的校園般寧靜,只聽見巷弄裡隱約傳來的規律機械聲響。背景音效,來自一間外觀平凡的民宅,十多名中年婦女坐在傳統的工業用縫紉機前,聚精會神地縫製印花布袋。
這裡,是「大愛縫紉手作坊」廠址。二○○九年莫拉克風災過後,許多原本住在那瑪夏、甲仙等地的居民無家可歸,被政府與慈善團體安排移居災情較輕的地帶,位於杉林區、安頓近一千戶受災民眾的大愛村,就是災後新建的永久居留住宅群之一。
莫拉克受災戶習技求自立
發展署助媒合文創品牌
想在異地重建家園,除了土地與住處,更需要就業機會。為此,負責建村的慈濟基金會向企業募得十四台縫紉機與培訓師資,於二○一一年成立「高雄市杉林大愛縫紉生產合作社」(簡稱大愛合作社),第一階段輔導園區內十五名婦女學習縫紉技術,期待她們習得技能後創造收入,支撐家庭經濟;行有餘力可以再將技術傳授給更多受災戶,創造一項能自給自足的在地產業活動。
現任大愛合作社理事主席李趙月美,是合作社的創始社員之一,風災前住在那瑪夏鄉(今那瑪夏區)的她回憶,自己與其他社區姊妹,過去多以務農為生,從未接觸過縫紉,接受培訓初期都在學習打版、剪裁等基本功,無法生產商品,當然也沒有收益進帳。
為守護這株剛從災區冒出的新芽,合作社自一二年起尋求政府資源協助,透過申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多元培力就業計畫」,每年獲得新台幣一五○萬至兩百萬元的薪資補助,讓每一位社員領取約莫是基本工資的月薪,除此之外,官方也以公費提供固定的專案管理人薪資,協助行銷與產品管理等工作,以及不定期的專家輔導、業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