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82人,過去一週來累積已逾千例,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推估,確診個案數還會繼續上升,預計在未來1到2個月內達到最高峰。
而他也首度公開表示,「病毒清零」已經不可能,台灣未來必然會走向與病毒共存,但仍要努力控制疫情,避免確診病例出現指數型成長,對社會造成過大壓力。
「病毒清零已不可能,但仍要努力控制疫情」,在部分民眾眼中或許有些震撼,但早在2月中旬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陳時中就已闡述過類似觀念,而過去這段期間,指揮中心的政策走向,也幾乎依照陳時中當時的計畫進行。
不過「清零已不可能,必須與病毒共存」這段話被外界認為會造成民眾誤解,不應該用這樣的字眼;對此,在8日的疫情記者會中,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專家小組開會後認為,未來會用「減災」或「有效控制」會是一個比較務實的說法。
陳時中也進一步澄清,外界認為「共存」這樣一個名詞會讓民眾誤解,進而對疫情鬆懈不管了,但他強調希望大家還是要提高警覺、不要鬆懈,在可做的範圍內盡量把輕症做到有效管理、有效的減災。
對於逐步開放國門、放寬管制,他在2月的說法是「我是滿aggressive(積極)的,沒那麼『驚』啦,我們是靠科學上有證據,清楚反覆演練過就往前走。」
至於解封後勢必造成確診病例增加,陳時中也有所準備,他對今周刊表示,指揮中心會針對台灣醫療量能、檢疫所數量、民眾主觀接受度設定確診數字目標值,初期會準備大量集中檢疫所,供輕症者隔離檢疫,將醫療資源集中治療中重症患者,「我一定要準備得比需要的多很多,當有些偶發、爆發性的群聚事件出來,我很快把病患送進去,社會氛圍就能安定、疫情擴張也就少。」他說。
陳時中指出,防疫措施無論加強或放寬,都必須循序漸進,絕不能操之過急,以免民眾在不斷的劇烈變動下失去防疫韌性,因此,他計劃在社會逐漸能夠接受兼顧經濟活動與健康安全的防疫新模式以後,指揮中心才會逐步考慮開放輕症者在家隔離。
在2月的專訪中,陳時中並未說明確切的「目標值」數字,僅透露只要做好適當管制,「單日本土確診要到4位數(破千人)都不容易」;《今周刊》進一步追問本土確診病例是否可能達到去年疫情高峰時的單日500例以上,陳時中則不置可否,僅分析目前國內疫苗覆蓋率遠高於去年,且這波疫情的重症率極低,今年的500例與去年的500例狀況截然不同。
陳時中強調,指揮中心的立場是,在疫情可控制的前提下,管制將朝逐步開放的方向前進,基於台灣過社會去2年來展現的防疫韌性與民眾強烈的防疫責任心,他有信心,台灣能再次建立成功的防疫新模式。
疫情續加溫,蘇貞昌:預計延長紓困條例
編按:立法院去年5月底三讀通過「紓困特別條例」修正案,將特別預算總額提高至8400億元,並實施至今年6月30日止。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因為疫情還在繼續中,目前會往延長條例方向來走,是否追加預算,會請相關部會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