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無論雇主或勞工每月提撥的退休金,目前皆統一交由勞動基金運用局操作,但根據《今周刊》最新民調,多數民意期望政府比照先進國家,開放勞工自選退休金投資標的。
二十八歲的小捷,踏入職場超過六年,她的工作收入穩定,也不必付房租或分擔家計,卻從沒考慮提撥薪資到個人勞工退休金專戶。被問到為何不想提前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名校商學院畢業、肩上揹著名牌包的她,表情顯得有些詫異:「我有存錢的習慣,也懂得買股票、買基金,把錢留在身邊靈活運用就好,沒必要交給政府打理吧。」
24%勞工對制度沒概念
在台灣,絕大多數勞工都像小捷一樣,不曾將薪資提撥進勞工退休金(簡稱勞退)專戶。依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截至二○二一年十二月,全國勞工願提繳薪資至個人勞退專戶的比率為十一.五%,雖已創下歷史新高,但仍有近九成現職勞工並未自提。
令人玩味的是,多數勞工並非認為退休生活已有足夠保障,才選擇不自提退休金。根據《今周刊》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今年一月協力執行、以民間企業在職員工為調查對象的民調結果,有六五.二%受訪勞工認為,光靠政府提供的勞保老年給付以及雇主每月提撥的六%薪資退休金,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的基本開支;更有七二.四%勞工知道,勞保在未來五年內有破產風險。
明知光靠政府與雇主,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勞工自提勞退的比率為何偏低?同一份民調顯示,未自提退休金的前三大理由依序為「不知道可以自行提撥」(二四.一%)、「薪資太低錢不夠」(二○.一%)、「想自己做投資理財」(十四.九%)。
「從民調中看到,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勞工不知道可以自提退休金,可見政府對這項關乎勞工退休生活穩定的政策,宣傳不足。」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王儷玲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中有六.八%受訪者表示,未自提的原因是「擔心勞退破產」,顯見仍有相當比率勞工分不清楚「勞保」與「勞退個人專戶」間的差別,也印證了王儷玲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