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會等到你,我們大家一起走!」俄烏戰火下,台灣僑民皆安全撤離。台灣唯一派駐烏克蘭的單位,貿協「基輔台灣貿易中心」,主任徐裕軒在任期已屆的情況下,仍在烏克蘭先後協助55位僑民成功撤離,其中43位僑民在戰事開打後以專車撤離,僅一位因家庭因素留在境內,但安全無虞。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貿協會在全球有60餘個據點,在沒有如外交部等官方駐外單位的11個國家,如烏克蘭,貿協駐外單位也會接到、並處理國人急難救助,配合外交部執行第一線的保僑、護僑工作。
今年1月下旬,烏俄情勢轉趨危急,貿協指示徐裕軒配合駐俄羅斯代表處聯絡僑民。徐裕軒表示,當時透過Google表單方式,將初期可以聯繫到的30幾位僑民其聯絡方式、背景、是否有家屬同在烏克蘭等進行彙整,並開始研擬撤僑路線,包括交通方式和備案等。他每天與這些僑民通電話確認安全,也陸續接到其他僑民的求助電話,最後總共連絡上56人。
2月12日,我外交部正式聲明呼籲旅烏國人儘速離境,當時有12位國人主動搭飛機或火車離開烏克蘭。
2月24日俄軍進攻烏克蘭後,徐裕軒規劃了四波撤僑,其中三波租賃巴士前往波蘭,有一波是徐裕軒親自開著小客車前往斯洛伐克,到3月3日最後一波國人撤離,8天期間共撤離了43位國人。
徐裕軒回憶,在2月21日就已經找好7、8家租車公司,但開戰後,巴士業者有的不願出車,有的坐地起價「2、3000新台幣的車資漲到2、3000美元」,幸好終於找到一位台商協助,才有了第一台撤僑巴士,這輛撤僑巴士共18位國人上車,自開戰日24日出發,歷經52小時、2月26日才入境波蘭。
當時,徐裕軒也與幾位僑民在一起,因此他決定自己開小客車,與這些僑民到斯洛伐克,同行包括台商、學生,和有烏克蘭籍配偶的夫妻等共4人,另有2位僑民搭乘烏籍親屬車輛。這段歷程充滿驚險,原本Google地圖上只需4.5小時的車程,竟開了15小時,抵達邊境後,長長的車龍出現在眼前,每日前進速度幾乎「龜速」,徐裕軒說,當時轟炸、槍聲不斷在耳邊響起,眾人只能睡在車上,以及接受路旁店家、NGO團體發放的愛心餐食。經過56小時,2月28日,一行人才終於進入斯洛伐克境內。
第三批僑民、第二輛撤僑巴士,於2月28日自基輔出發,3月2日入境波蘭,共11位僑民成功撤出。徐裕軒表示,當時俄軍坦克已經開到中南部大城,當地僑民心境歷經劇烈轉變,後來甚至已經覺得沒有機會撤出,但大家都沒有放棄。「大巴士從基輔,到中部城市烏曼,聯繫了4組國人,請他們務必在時間點趕到」,徐裕軒說,僑民前往烏曼途中,有的在路邊就遇到轟炸,有的則遇到檢查哨、宵禁戒嚴等,好在最後4組都成功會合。
最後一輛撤僑巴士3月2日從基輔出發,雖然歐洲各國已經在邊境打開多個通道,讓撤離所需時間愈來愈短,但這批8位僑民中,有4位新生兒,路程相當辛苦與緊張,經過19小時,也成功入境波蘭。徐裕軒表示,每一批僑民抵達波蘭或斯洛伐克時,外交部駐波蘭代表處大使陳龍錦或代表處同仁,在前一兩天就會到邊境等待。
「出境後一日,恍如隔世」,徐裕軒說,前一天還在戰爭暴風圈內,後一天就在安全的歐洲城市,雖然心情已經平靜下來,也不用在每天連睡覺時,都備好衣裝、行囊,隨時準備避難,但想起他在烏克蘭的當地朋友,仍滿心擔憂。有位烏克蘭學者原本今年就要到台灣研究訪問,但戰時已被徵召,更對徐裕軒表明「哪裡也不會去」的決心,那位學者已經穿上迷彩服、扛槍上戰場,臨行對兒子說「若必有一戰,希望結束在我這代」。
徐裕軒的父親就是駐莫斯科台貿中心主任,因此他從小在莫斯科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熟稔當地語言,後來畢業於政大斯拉夫語系及外交所,更到烏克蘭攻讀博士。
黃志芳表示,徐裕軒的基輔台貿中心主任任期其實早在去年底就結束,但由於當時俄烏之間關係緊繃,貿協便拜託徐留在基輔。俄烏戰爭開打後,黃志芳每天深夜與徐裕軒通話,也了解徐的身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但於此同時,徐裕軒仍不忘將個人存款留給還在烏克蘭堅守的同事,希望同事無斷炊之憂,情操令人動容。黃志芳除了請貿協全部同仁為徐裕軒加油打氣,更向徐媽媽保證,在狀況穩定後,一定會讓兒子趕快回家團聚。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