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全球交流停滯,隨著各國陸續大解封,指揮中心也打算逐步鬆綁邊境政策。
面對期待已久的商務交流,科技、傳產與服務業,又是如何看待跟迎戰?
邊境鬆綁!二月十四日,指揮中心宣布入境檢疫天數將從十四天縮短到十天,同時開放外國商務人士來台,並比照縮短檢疫。《今周刊》採訪團隊第一時間詢問各大公協會、科技和傳產業企業主,都異口同聲贊成在兼顧防疫下適度放寬。
科技業》
展覽到外銷 應與歐美日同步
先看科技業。
「我學醫學的,我也做過疫苗,本來就應該一步一步開放。」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直言,目前政府最大問題是只抓確診,卻沒強調確診者症狀不嚴重,甚至有滿大比率是比流感還沒有症狀的「無症狀」。事實上,新冠已經不是威脅了,加上已有口服治療藥物,本就應把隔離簡化,「這是好事。」他強調。
他不諱言,目前政府還把它視為法定傳染病,但實際已經不嚴重了,「它只是一個名字。」反而,現在應從經濟角度看,「永遠要去考量是餓死的多,還是病死的多!」
光寶總經理邱森彬也持贊成立場。他提到,過去兩年,高階主管不出差去海外視察,外籍主管出去後也沒回來,「這部分,我們改用視訊,對管理影響沒那麼大。」但是,「移工進不來,找不到人,貨出不去,這比較嚴重。」邱森彬說。
他認為,外國商務客進來、才會有商務活動,且美國、日本等國家雖然感染多,但已經把它當成流感化,政府若是擔心感染、造成大規模死亡,才需要做限制,沒有的話,可以不要限制,「我覺得病毒已經擋不住。最重要的是,你不可能躲得很好,要嘛清零,要嘛跟病毒共存,我們認為要偏向跟病毒共存。」
「畢竟人不進來,沒交流,經濟就完蛋,我們應該要跟疫情活在一起。」一名台灣電子零組件業的董事長說得更直接。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就大膽預測:「半年左右(暑假結束前),全球重要經濟體國界會偏向開放。」
台灣當然不能自外於國際市場。台北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指出,台灣多項國際展會已兩年無法實體展出,相較歐盟、美日等國同類展覽在今年已恢復辦理,若政府在染疫個案幾乎都屬輕症且能有效掌握控制下,仍不儘快放寬國際專業人士短期短隔離入境,包括台北國際電腦展等台灣上半年幾個指標國際專業展覽,將連續三年「外客難來,廠商不展」,下半年的展覽徵展也陷入高度不確定性,「這將嚴重破壞多年才建立的國際商務客來台採購與企業參展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