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醫療服務與長照機構,是因應人口老化的兩大政策支柱,但長期而言,全民健保與長照皆面臨資源不足的困境。不過,只要各解開一項限制,就能大幅紓解兩者的財務壓力。
進步主張4
健保資助預立醫囑諮商 守護醫療資源
楊玉欣離開立法院六年了,但這段時間還是為了自己立委任內推動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四處奔走。這部以病人為主體、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及善終權的法律,在二○一九年一月六日正式上路,但三年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的民眾僅三萬人,相較於全國一九○○萬成年人口,《病主法》的影響範圍相當有限。
「諮商費用過高,是很大的阻礙。」楊玉欣目前身分是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她的肌肉無力症罕病已退化到連取文件、喝飲料都需旁人協助。但身體上的不便對她來說不是問題,她更在意的是,政府明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花費(約每人三五○○元,各醫療機構收費不等),是讓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人數成長牛步的主因,卻不願伸出援手。
楊玉欣分析,台灣絕大多數家庭年總收入在一百萬元以下,三千多元的ACP費用,會大大降低一般民眾的參與意願;但就整體社會角度而言,預立醫療決定的人口愈多,因為臨終前無效急救造成的醫療浪費就會愈少,政府編列預算減免民眾諮商費用,其實是在守護有限的醫療資源。
「二○二○年,全國使用呼吸器超過二十一天的病患約有一萬五千人,花費健保一二二億元,平均每人八十一萬元;每年全額補助十萬人ACP費用,也只要三.五億,這些人只要有一小部分免於無效醫療,創造的效益就遠遠大於支出。如果只負擔部分費用,同樣的預算可以幫助更多人。」楊玉欣認為,預立醫療決定最直接的影響是節省健保支出,因此由健保支付諮商費用最合理。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效益大
但健保不給付「未雨綢繆」
「《全民健康保險法》的核心精神是增進國民健康,讓國民獲得免受『加工』延長生命痛苦的權利,難道不是健保該做的嗎?」楊玉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