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理應保障勞工權益,但用全國一致的方式,替勞工決定退休基金投資模式、每月加班時數上限,其實未必符合所有勞工利益。
進步主張1
退休金投資自主 加速開放勞退自選平台
「剛出社會薪水比較低,連自己生活都不太夠,沒法自提退休金;升職加薪那天,我馬上去找人資說要自提6%,沒想到她說:『先不要急,你把錢拿去投資,搞不好還賺得比較快。』」40歲的軟體工程師詹姆士,一直想趁年輕累積儲蓄,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但他對金融商品了解不深,只想得到最保守的方式:自提薪資存入個人退休金帳戶。
恰好在同事勸他尋找投資標的時,他看見金管會邀集專家規畫的「好享退」專案廣告,主打只要連續扣款24個月,就能享受免手續費與超低經理費優惠。
「政府主導的基金,績效不會太差吧?」投資初學者詹姆士就這麼決定報名專案,從平台挑選兩檔「積極型」商品,每月扣款兩萬元,2021年底,兩檔基金累積報酬率一度超過20%;今年初全球市場震盪使基金淨值縮水,但報酬率仍有10%以上。
雖然投資退休基金頗有斬獲,但詹姆士發現,勞工自願提撥進退休金專戶的6%薪資,報稅時可以從個人薪資收入中扣除,他在好享退專案中購買的定期定額退休基金,則沒有節稅優惠,「就算政府操盤的退休基金績效沒那麼好,但加上自提薪資扣除的稅金,算下來也未必比民間基金差,所以我在考慮要不要減少基金,轉成自提退休金。」
「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由政府提供不同種類的退休基金商品,讓我們這些勞工自由選擇,又可以節稅。」詹姆士下了結論。
勞工自提退休金可節稅,源於《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3項規定,適用《勞基法》的人員,「得在其每月工資百分之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其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根據《勞退條例》,勞工與雇主每月提撥的退休金,名義上會儲存在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但實際上會進入「退休基金」這個大池子,由勞動基金運用局負責操作投資;政府保障基金運用收益不會低於銀行「兩年期定存利率」(目前利率行情為略高於1%),如果收益未達標,將由國庫出錢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