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甜度的極致,到底好不好?
今年農曆年送禮,收到的水果,最多的是釋迦,其次是蓮霧,這兩樣水果都是去年突然遭到中國下令進口的水果,也許是企業或金融界為了幫助農民,大家積極採購,成為年節最熱門的春節禮品。
不過,突然收到很多釋迦,除了保留少許幾顆自己吃外,通常我都分給公司同事一起分享。這是因為釋迦很快熟,而且是同時一起熟,而釋迦甜度高,尤其是鳳梨釋迦,已簡直跟吃糖沒有兩樣,年輕時,可能可以吃一整顆釋迦,現在只能吃幾口。
台灣的農業改良技術早已達到世界級水準,任何水果都變得又大又甜,這幾天,前台東市長賴坤成傳了幾張新改良的釋迦的照片,又更加令人嘆為觀止。再改良過的大目釋迦,現在一顆釋迦居然比人頭還大,這當然是台灣農改的成就。但上個月,我到台東,賴坤成賣力推銷台東釋迦,我和他討論一個議題:釋迦的改良,可不可能返璞歸真?這個問題,我也曾跟台東縣長饒慶鈴說過。
台灣的水果改良技術愈來愈好,像台灣蓮霧的黑金剛,全球無人能及,台灣的芭樂也愈來愈大、愈來愈甜,鳳梨的甜度更是嚇人。水果太甜,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不能吃,還有怕胖的人也會忌口。水果甜一點,當然好吃,但吃水果的人一定會減量,於是,水果愈大愈甜,食量反而愈來愈少,最後像蛋塔效應,農民反而受害。
我常常想到小時候吃過小顆的土芭樂,還有紅心芭樂,還有帶有一點酸的土鳳梨,也有小小顆的土釋迦,如果農改朝降低甜度的方向發展,也許台灣的農業會得到更多的商機。
至於頂級的農改水果,也許要像日本看齊,日本水蜜桃全世界有名,農民從桃樹開花起,一株樹幹可能只保留6朶花,桃子長大再用燈光打成粉紅色,這種量少,單價高的水果,不是以量取勝。我在千錠屋看到有一顆5萬日圓的芒果,也看見過一顆7萬日圓的哈蜜瓜,這是極至改良的水果,但量少、價高,這又是另一種水果改良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