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意自行建置論文比對系統,無償提供大學使用,但這項政策不僅未能強化論文品質控管,還可能破壞民間企業與大學長期建立的論文授權分潤生態系,弱化了台灣學術界的國際影響力。
二○二○年七月,高雄市議員李眉蓁參選高雄市長補選期間,被爆出碩士論文抄襲他人著作。事發後,教育部祭出八大措施,強化論文品質控管,其中一項是教育部將會同國家圖書館(簡稱國圖)開發「全國碩博士論文比對系統」,無償提供大學使用,作為審查學位論文的必備程序。
其實,論文比對系統在台灣並不罕見,教育部統計全國一五二所大專院校中,有一四四所每年以新台幣十萬至十八萬元的價格,採購民間業者提供的論文比對系統,教育部宣布八大措施後,更有企業直接捐贈比對系統。但即使如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朱俊彰仍強調政府將持續開發碩博士論文比對系統,畢竟「民間的系統都不是無償的」。
教育部希望以國家資源開發系統、替學校省經費的用意不難理解,但看在已投入開發相關產品的民間業者眼中,卻成了不折不扣的「與民爭利」。
官方版論文比對系統將無償提供大學使 用,形同以國家資源壓縮業者生存空間。(攝影/吳東岳)
無償提供 壓縮業者生存空間
「建置一套有基本規模的論文比對系統,至少需耗資二千萬元以上,目前台灣已有兩家廠商的產品上市,這還不包括仍在開發類似系統的公司。」曾任職公部門的台灣數位內容產業協進會理事長黃國禎直言,教育部開發系統已經是與私人企業競爭,強調「無償提供大學使用」,更形同以國家資源壓縮業者生存空間。
黃國禎分析,若教育部能建置一套更強大的比對系統促進公共利益,這項政策仍有討論空間;但問題是,比對系統效能優劣的關鍵在於文獻池(content pool)範圍,因為論文抄襲通常不會只抄單一來源,市面上比對系統的文獻池皆包含學位論文、國內外期刊論文與圖書等多重來源,反觀教育部版系統的文獻池僅有台灣碩博士論文,比對出抄襲的機率恐低於民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