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在今年台灣大賽中,以直落四的戰績,睽違11年後再度拿下總冠軍,球迷為之瘋狂。兄弟隊上一次拿下總冠軍已是2010年的事,接下來分別在2014、2015、2016、2017、2019、2020六度打進總決賽,卻是屢戰屢敗,止步亞軍。苦熬10年,今年兄弟終於奪冠,其間經歷的艱辛,絕非外人所能領略。
企業經營變數多,業績不可能年年長紅,一樣會遇到景氣反轉或營運低潮;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信心、持續精進,帶領企業脫胎換骨,重新發光發亮,在在考驗著領導團隊的能力與毅力。當前企業界共同面對的挑戰,應該離不開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範疇。三者的重要性難分軒輊,相較而言,E與S的目標明確,偏向企業與外部的互動;但在G的議題上,東方企業反而較為棘手。
公司治理是從西方企業引進的理念,其發展基礎在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這點對東方企業主來說有些水土不服,因為創業老闆兼總經理的情況比比皆是,資方、經理人、勞方三合一的角色模糊混淆,常常有誤踩紅線的狀況。能確切落實治理的公司,長期經營績效多優於缺乏治理的公司。老闆身兼經理人,萬一能力已跟不上科技、環境的變化,又缺少專業經營團隊的輔佐,公司營運必走下坡,長期績效不振減損企業價值,受到傷害的是資方本身、股東、員工等利害關係人。
台北市萬華區匯聚了所謂「三流人士」,其中一流是流浪漢,二流是流鶯、三流是流氓。據了解,萬華的流浪漢有組織,也有自己的行規,不會造成執法者的太大困擾。流鶯是因應人性本能的需求而產生的供給,但礙於政府顏面與社會觀感而淪為地下化,反而難以管理。至於流氓,則不時聚眾滋事、魚肉百姓、欺凌鄉里;在正常的制度設計下,流氓「應該」要怕警察才對,但現實上,似乎不完全如此。
三流問題是各個社會都存在的現象,也讓執政者頭疼不已;但若以「不擾民」為底線,或許我們可以較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三流存在的事實。
企業內部也有「三流」的困擾。一流者是在企業草創初期便加入團隊、跟著苦過來的員工;他們年資夠深,但是能力有限、專業不足,即使在多個部門流浪遊走,仍找不到適合的定位。所幸這類員工還算自制,不至於太過放縱,在組織裡還有容身之處。三流員工則會仗著年資深欺負後進,平日滿口胡亂語、搬弄是非,破壞組織紀律,是組織裡的流氓。至於二流者,則為牆頭草,以討好主管為己任,不辨是非、沒有原則,企業發生的大小事似乎都與他們無關,只要自己位子能保、權益無損就好了。
企業不斷在進化,跟不上的成員很可能就淪為三流份子。稱職的主管或領導者要清楚了解這些人的存在及其影響;一流、二流成員偶而會占點小便宜,對組織不成大害,如果可能,安排在職進修或職務再造,或許有機會拉回正軌。最麻煩的是三流的流氓行徑,動輒把「跟老闆同梯進公司」抬出來,讓年資較淺的主管忌憚,這才是組織的不定時炸彈。如果礙於種種因素無法徹底切割處理,至少要考慮將其與組織的營運隔離,以免拖累整體的正常運作。
中信兄弟走過10年低潮,期間成員不斷汰換調整,最終組成王牌團隊。帶領中信兄弟奪下總冠軍的總教練林威助在受訪時提到,獲勝的最大關鍵是「細膩野球」;除了強調「短打」、「打帶跑」、「盜壘」等小球戰技訓練,更時時提醒球員3件與球技無關的事:「態度」、「禮儀」、「尊重」。小球技術訓練可以增加場上的勝算,態度、禮儀、尊重的培養,就算球員日後不打球了,也能終身受用。
領導人除了要掌握組織內三流的動態,也要深入體會中信兄弟10年拚一冠的精神,秉持著專精研發的「態度」、在傳承與突破間拿捏得當的「禮儀」、對社會責任與永續使命的「尊重」,才能帶領企業邁向另一個高峰。
作者簡介_郭智輝博士
崇越集團董事長、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