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及歐盟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臺灣也宣示必須在2050年達成淨零。
順應國際減碳浪潮,台電、中油、中鋼等傳產龍頭都已展開布局,短期內將持續建置技術成熟的綠能、實施智慧化能源管理、推動低碳製程;長期則投入氫能、循環經濟及碳捕捉封存利用等技術,由低碳邁向零碳。
台電啟動電力交易平台 創造電力共享經濟
根據統計,2019年臺灣總排碳量約56.4%來自電力排放,而電力部門的最佳減碳方式,就是使用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定2025年臺灣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推廣目標總量達27GW(百萬瓩)以上,有效打開再生能源的內需市場,其中,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更是政策優先推動的標的。
台電表示,隨著國內外業者積極投資,台電已進行電網基礎設施強化,提供綠電友善併網環境,進一步促進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
維持電力系統穩定也是台電的重要工作,今年11月15日正式啟動營運的電力交易平台,跳脫既有蓋電廠、買機組的電力系統運轉思維,而要與民間的「電力神隊友」合力創造電力共享經濟。
電力交易平台藉由導入輔助服務交易機制,可吸引包括發電機組、自用發電設備、需量反應、併網型儲能設備等民間分散式電力資源投入電網,提供穩定電力系統所需的彈性與可調度性,未來商機上看百億元。
對於台電來說,綠能不只是乾淨、自主的新能源選項,未來更是可預見將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
電力轉型重要里程碑-台電電力交易平台今年啟用,吸引民間電力資源加入電網,打造電力共享經濟。(圖:台電提供)
中油「脫油」 轉型氫能供應商
為減少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全球已有超過20個國家祭出燃油車禁售令,隨著油品需求逐年縮減,中油「脫油」轉型迫在眉睫。
中油總經理兼代董事長李順欽表示,未來中油全臺1,900多家加油站將轉型為智慧綠能加油站,除了提供電動車、電動機車充換電外,預計還將配合太陽光電、儲能系統的應用,提供加油、加氫、能源管理等服務,滿足全方位能源使用需求。
「脫油」對中油的既有業務與組織調整來說是一大挑戰,但轉型為氫能供應商更是必須掌握的機會。國際能源總署預估,全球若要實現淨零碳排,2050年氫能占整體能源比例將高達13%。看準氫能潛力,李順欽直言「未來中油加油站可能不賣油,改賣氫氣。」
中油的氫能供給將採取灰氫、藍氫、綠氫三步驟進行,現階段最可能的方式是採用天然氣經蒸氣重組製程產氫,雖然過程中仍會排放二氧化碳,但中油已經為第二階段的藍氫做準備。今年2月,中油煉製研究所成立「先進觸媒中心」,開發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甲烷等化學品的技術。後續待綠電電解產氫的商業條件成熟,中油將進一步導入綠氫生產,達成零碳目標。
中油展開「脫油」轉型,加油站將逐步加入電動車、電動機車充換電,以及能源管理等服務。(圖:中油提供)
中鋼推鋼化聯產與氫能冶金路徑規劃 布局碳中和
占製造部門總排碳量14%的中鋼,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正在顛覆200多年傳統歷史的煉鐵技術。
中鋼總經理王錫欽說明,目前主要煉鐵技術是將冶金煤中的「碳」跟鐵礦中的「氧化鐵」,混合在高爐進行化學還原反應,進而產生純鐵,再接續轉爐煉鋼。高爐是一貫化煉鋼廠的核心,也是排碳量較大的製程。
中鋼規劃中長期二階段減碳策略。第一階段是在2030年前將高爐的輔助燃料由粉媒改為氫氣,部份含鐵原料則以直接還原鐵取代。中鋼正在推動「鋼化聯產」,可將製程中所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進行捕捉與純化,提供予石化業者轉製成化工產品。這三項作法估計可減碳20%,高爐也可達成「低碳高爐」。
第二階段則是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中鋼說明,要將高爐轉為「無碳高爐」需要將低碳高爐的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技術,同時搭配氫能冶金新製程,利用氫與氧結合產生水與鐵,進而取代碳排。
王錫欽提醒,碳中和路徑面對著技術、資源及成本等三大挑戰。例如,氫能冶金技術未來技術成熟商轉後,中鋼每年需要130萬噸氫氣(綠氫),與約需 21GW離岸風電裝置所產出的綠電。臺灣必須投資及設置更多綠電,才能大幅提升減碳效益,達成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
(經濟部能源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