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無價,卻是成事之本。針對反萊豬公投案,在食安框架之上,更攸關台灣的國際經貿關係與國際信譽,經濟部次長陳正祺接受本刊專訪,說明萊豬議題何以牽動台美經貿深化敏感神經。公投在即,他疾呼國人理性思辨,勿搬石頭砸腳,一旦自毀信譽淪國際孤兒,對下一代很不公平。
「台灣明明是一個先進國家,更是全球重要產業供應鏈的一環,但在國際經濟關係上,經常遭受次等公民待遇,這是我們努力突破的枷鎖,萊豬公投對台灣的生存與發展傷害很大,等於把陳總統、馬總統到蔡總統三任元首的努力一次歸零,對我們的下一代很不公平呀!」作為為台灣國際經貿關係耕耘三十三年的老兵,陳正祺開口的第一句話,字字句句一再凸顯他的憂心忡忡。
關於萊豬議題,陳正祺將其定調為經貿與國際信譽議題。回顧台灣在二○○二年加入WTO後,針對是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肉品進口,承諾將以國際標準、科學佐證,訂定各項安全容許量,二○一二年通過萊牛進口後,美國隨即給予正面回應,隔年起連續四年簽署「美國台灣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並通過免簽證計畫。
深化台美經貿關係敲門磚 取得CPTPP通行證
然而立法院卻在二○一○、二○一五年二度破壞國際信用,擋下行政部門對外簽屬協議,華府高層、智庫學者狠批「台灣是不可信賴的貿易夥伴!」二○一七年起更暫停簽署TIFA,直到去年蔡英文總統開放萊豬進口,今年始重啟TIFA。
「開放萊豬是為深化台美經貿關係打開一扇門,美國從白宮、國務院、商務部、國會到智庫學者專家都發表非常正面的肯定聲明。」陳正祺強調,美方回饋十分迅速,包括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去年九月以參加已故李登輝總統喪禮為由到訪,連續二年召開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引起美國商會、跨國企業,乃至於歐盟、日本等國家的高度興趣,是打開台灣國際經貿的重要鑰匙。
事實上,這也是台灣欲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關鍵敲門磚。陳正祺妙喻:「套句大家都懂的話,CPTPP的會員國本來就是歐巴馬政府組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P)的樁腳。」換句話說,取得美國認同,對於台灣加入國際貿易組織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不言而喻。
國際標準、科學證據、標示產地 三管齊下護食安
國際貿易局勢瞬息萬變,陳正祺直言:「我們經過十二年努力才加入WTO,等拿到這張國際經貿會員身分證時,大家才發現這只是張普通卡,裡面還有金卡、黑卡、鑽石卡,全球已有超過350個自由化協定,當多數人已在免關稅做生意時,台灣還要繳最惠國待遇關稅,何嘗不是一種逆向歧視。」
台灣要如何與國際接軌?陳正祺強調:「當你有FTA就像搭高鐵,跑在高速軌道上,反觀我們現在還騎著機車在巷子裡鑽,台灣商人很厲害,轉彎、蛇行照樣能把生意做得好,但終究非長久之計,有朝一日企業要擴大,假設我們能加入這些俱樂部,自然能與國際順利接軌。」
隨著拜登總統上任一百天,美國正如火如荼進行供應鏈盤點檢討,在自由貿易前提下,兼顧維護國家安全,藉此發展可信任的夥伴關係。陳正祺提醒,世界供應鏈正在重組,台灣要當大家的好朋友,國內疫情控制得宜,應把握高能見度,「台灣接下來每一個動作、措施都必須聚焦在國際信譽,建立信用度,這道理跟做生意一樣,公司必須先被看到,銀行才會給你信用,才有辦法大展拳腳。」
至於回歸國人關心的食安議題,陳正祺強調,台灣參酌二○一二年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通過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草案,牛肉、豬肉的殘留量為10ppb,此外美國FDA也將孕婦、老人等敏感族群納入考量,在安全標準之上,另開放消費者選擇偏好空間,透過國際標準搭配科學證據與標註原產地三管齊下,守護國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