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匯率報告,台灣三條紅線全踩,美國財政部以「證據不足」放台灣一馬,但報告仍直指台灣匯率資訊透明度不足,且新規「經常帳盈餘缺口」或成未來雙方磋商重點。
先看「經常帳盈餘」,截至二○二一年六月之前的四個季度,台灣對美國經常帳盈餘為一一一二億美元,占GDP達十五.二 %,超出美方設定的三%門檻值;再看「淨買匯金額」,截至今年六月,前四季度台灣央行淨買匯金額達四三九億美元、約占GDP的六%,高於二%的門檻值;再來則是「貿易順差」,根據報告,截至今年六月的一年間,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達三二○億美元,遠高於美方設定的兩百億美元門檻值。
未列操縱國 仍須密切磋商
雖然三條紅線「踩好踩滿」,但美國財政部仍以證據不足以顯示台灣匯率政策有「阻礙國際收支有效調節」或「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等情形,未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仍在報告中強調,將持續與台灣央行「密切磋商」。
值得留意的是,這次報告,美國財政部對過去三項標準都進行了調整,其中「對美國貿易順差金額」,自過去兩百億美元以上,降為一五○億美元,並首納「服務貿易」。
在「淨買匯」部分,則將過去「持續淨買匯六到十二個月」,上調為「八到十二個月」。另一標準「經常帳盈餘占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則從過去的二%提高到三%,且新增「經常帳實際值與推估值盈餘落差占GDP達一%以上」此一標準,兩者只要一項即被視為超標。
如何計算「經常帳推估值」?據報告,美國財政部主要仰賴一項總經計量模型「全球匯率評估架構(GERAF)」進行估算。報告指出,該模型因納入了多項總經與景氣循環參數,因此更能精確地評估貿易夥伴是否透過壓低匯率以獲取貿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