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即將登場,卻鮮少看到企業參與討論,但無論是能源、永續、環境、社會等,都已經是企業無可迴避的題目。
公投將至,這次的題目包括了經濟貿易與能源轉型的議題,都是影響深遠且非常重大的項目。雖然有許多辯論會,不過整體討論的風氣與程度似乎並沒有很熱絡,也幾乎沒有看到什麼企業參與相關議題的討論。
台灣因有政黨選邊站與惡性的藍綠鬥爭文化,導致大部分的企業深怕被貼上政治色彩的標籤,因此,在公司內部討論社會公眾議題也很容易成為一種禁忌,但政治就是眾人的事,培養公眾事務的參與及公民素養的提升,也是實踐公民責任的一環。
二○一四年,台灣稱為社會企業元年,對於社會企業的定義是: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而直至今日,無論是不是社會企業,都在談論有關ESG等與社會環境相關的議題,這也代表無論是能源、永續、環境、社會,都已經是企業無可迴避的題目。
原因無他,正因企業本身就是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而在企業經營的角度,這些政策絕對都影響深遠,甚至會造成許多經營策略上的改變,因此企業不是更應該正視這些公投議題嗎?沒有人是局外人。
因此,我認為企業應發揮影響力並投入公眾事務的相關思辨,因為企業是針對特定產業發展最深入了解的角色,且具有資源來做相關評估,也有機會能以系統性的角度來看待特定議題。企業若害怕參與公眾事務,就無法產生具有意義的產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