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政不等於參政,參政不等於參選。問政,可以通過許多創新方式實現。其實,很多大企業、大企業人,都已經踏出第一步,只是還不懂或不敢深化罷了。
本專欄上次提出「台灣需要企業人問政」這命題後,招來了兩種誤會:第一,以為是在鼓勵企業界大老闆參選;第二,以為「企業人」指的就是「商人」,而台灣社會對「商人」存疑,因而行不通。
就算是企業大老闆參選,也沒什麼,川普不就是樣板?但,該文中「企業人」指的是所有具有企業經驗、懂得企業精神的人,從大小老闆到經理到創業人到蚵仔麵線攤主。
關鍵在於,台灣的政壇和行政體系內,最缺的不是學者、法律人、政治人,而是具有企業精神的人。如何定義企業精神呢?企業出身的人又具備哪些政治出身者不具備的特質呢?
用最白話的常識講,只要是企業人,不管再差,也懂得控制成本和論功行賞(Merit system)的道理。別小看這點,台灣的主流政治文化是「撒幣換票」,行政倫理則是「有功無賞、打破要賠」。有人可以在這種政治生態中打混還高升,但是同一個人若到了企業生態中,連一個蚵仔麵線攤都做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