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兩年的時間,在新冠疫災重新排列組合全球市場之際,台灣企業找尋契機,使得台灣經濟成長率在疫災衝擊下,仍然能保持正成長,連帶驅動用電量大幅成長,台灣電力供給議題也受到重視及討論。《今周刊》專訪長年耕耘永續發展的黃正忠博士、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及台灣電力公司專業總管理師張廷抒,帶領讀者一探究竟台灣電力發展未來,究竟何去何從。
目前為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暨KPMG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的黃正忠博士,長年耕耘企業社會責任、綠色創新。對於企業永續發展所需具備的環境條件,黃正忠博士指出他的觀點,他說:「從這次的COP26(聯合國氣候大會)的結論上面來看,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就是要逐漸減少對煤炭的使用。」
黃正忠博士對未來的台灣能源走向相當關心
能源創新局面是永續環境之解
「所以我們要『破』,才能帶來創新與成長」,黃正忠提出他的解方。他表示:台灣在能源議題上必須採取破壞式創新的策略,去應對未來越來越劇烈的社會衝擊。「我們對電力的供應,必須要有更多前瞻的部署。」
回過頭來看台灣,我們在今年經歷了歷時3個月之久的三級警戒,卻沒有打垮台灣的經濟,甚至重回亞洲四小龍之冠。然而經濟成長背後,電力需求也隨之大幅增加。今年台灣用電打破了歷史紀錄,光是2021年1至10月的用電成長率就達到約4.1%,遠高於2020年的2.78%。此外,史上用電高峰前十名也都在今年,尤以今年7/27的尖峰用電3884萬瓩創下歷史高峰。故台灣用電量持續上升,必會對我國電力系統形成一股巨大的壓力。
黃正忠博士也提醒,這次的新冠疫情,在家工作的情形也讓台灣整體用電量大幅上升,這將會挑戰台灣的電力備轉容量。「要邁向低碳的能源淨零排放,絕對不可能是一蹴可及。」綜觀各種發電方式,目前煤的碳排放量最高,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想達到一定程度的減碳,煤轉天然氣就成為能源轉型的必要過程,可以滿足經濟成長的發展,並兼顧生活品質與減碳的考量。
台灣電力系統邁向永續,要先穩定
台灣電力公司專業總管理師張廷抒表示:「我們預估台灣未來每年的用電成長率將會高達2.5%。勢必需要新的燃氣機組加入運轉行列,才能確保台灣的供電穩定」。
電總管理師張廷抒對能源議題侃侃而談
張廷抒點出台電目前規劃,由於目前北部地區佔全台用電40%,發電卻只佔34%,而未來核二廠、協和燃油除役後,電力供需會更失衡,甚至需要中南部原本減煤的燃煤電廠支援。面對這一潛在的挑戰,台電在大潭電廠正在新建的8、9號天然氣發電機組,完工後就可為北部提供137億度的電量,而同樣的發電量,如果使用燃煤發電支援就必須消耗500萬噸用煤。由此可見大潭電廠不只是提高北部供電穩定,更能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趨勢以及政府力求穩定永續的供電系統下,扮演一個可以改善南電北送、減少空氣污染、減少碳排放量的關鍵腳色。
能源轉型是全球各國溫室氣體管控的共識
長期研究能源與氣候政策的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為我們點出一項國際焦點,他說:「全球將近九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間接或直接與能源有關。因此能源轉型是全球公認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最好的策略!」
故世界各國在做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時,大多從能源和交通運輸載具採取大規模的更新政策。台電近年也積極配合政府「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的能源轉型政策,望為台灣謀求一個穩定且永續的能源系統。
大潭電廠施工情況
再生能源轉型是我們的目標
台灣電力未來轉型展望
展望未來,政府設定目標在2025年燃氣發電配比達到50%目標,是能源轉型過程重要的關鍵力量,除降低台灣發電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之外,也能夠為台灣提供更為充足的電力,以達到穩定供電的基本需求。降低生產上的碳排放量以及穩定充足的電力,也更能夠增強國際對台灣的信心,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將會發揮關鍵力量。